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1页 |
1.1 能源危机与微藻产油 | 第9页 |
1.2 研究藻种的选择 | 第9-10页 |
1.3 莱茵衣藻油脂代谢相关基因 | 第10-15页 |
1.3.1 基因的选取 | 第10-11页 |
1.3.2 各基因生物信息学及功能分析 | 第11-15页 |
1.4 实验中的关键技术 | 第15-20页 |
1.4.1 RNAi技术 | 第15-16页 |
1.4.2 过量表达技术 | 第16页 |
1.4.3 原核融合表达系统 | 第16-17页 |
1.4.4 酵母双杂交技术 | 第17-20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莱茵衣藻油脂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过量表达、原核表达、干涉及酶活测定 | 第21-54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21-25页 |
2.1.1 实验中所使用的藻株与菌种 | 第21页 |
2.1.2 试剂与培养基 | 第21页 |
2.1.3 实验中所使用载体的信息 | 第21-23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1.5 实验中使用的引物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5页 |
2.2.1 莱茵衣藻CC425总R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2.2.2 RNA反转录成cDNA | 第26-27页 |
2.2.3 克隆CrPK1、CrPK2、CrPEPCK、CrZnFAN1、CrBbox和trRING六个基因干涉片段并构建干涉载体 | 第27-30页 |
2.2.4 干涉载体转化莱茵衣藻CC425及转化子筛选 | 第30页 |
2.2.5 莱茵衣藻CC425基因沉默转化子的检测 | 第30-32页 |
2.2.6 克隆CrPK1、CrPEPCK、CrZnFAN1、CrBbox和CrRING五个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构建过量表达、细胞定位和原核表达载体 | 第32页 |
2.2.7 GST体系中的融合表达及纯化 | 第32-34页 |
2.2.8 酶活测定 | 第34页 |
2.2.9 过量表达载体转化莱茵衣藻CC425及转化子筛选 | 第34-35页 |
2.2.10 莱茵衣藻CC425基因过量表达转化子的检测 | 第35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52页 |
2.3.1 CC425藻株总RNA的提取 | 第35页 |
2.3.2 CrPK1、CrPK2、CrPEPCK、CrZnFAN1、CrBbox和CrRING基因干涉片段的克隆 | 第35页 |
2.3.3 CrPK1、CrPEPCK、CrZnFAN1、CrBbox和CrRING基因全长的克隆 | 第35-36页 |
2.3.4 测序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2.3.5 干涉载体的构建、转化及检测 | 第38-44页 |
2.3.6 CrPK1、CrPEPCK、CrZnFAN1、CrBbox和CrRING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44-47页 |
2.3.7 CrPK1、CrPEPCK、CrZnFAN1、CrBbox和CrRING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化及检测 | 第47-52页 |
2.4 讨论 | 第52-53页 |
2.4.1 关于目标基因的过量表达 | 第52页 |
2.4.2 关于目标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52页 |
2.4.3 关于目标基因的沉默 | 第52-53页 |
2.5 结论 | 第53-54页 |
第三章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CRZNFAN1、CRBBOX和CRRING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 | 第54-6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8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54-55页 |
3.1.2 培养基配制 | 第55-56页 |
3.1.3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LiAc/PEG法) | 第56-57页 |
3.1.4 酵母细胞的转化 | 第57-5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3.2.1 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构建及自激活检测和毒性检测 | 第58-60页 |
3.2.2 酵母双杂交阳性克隆筛选、鉴定及测序分析 | 第60-63页 |
3.3 讨论 | 第63页 |
3.4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