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自动控制理论论文

非线性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5-10页
Abstract第10-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4页
    1.1 引言第20-22页
    1.2 非线性系统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第22-30页
        1.2.1 基于未知扰动解耦的故障诊断方法第24-28页
        1.2.2 基于参数估计的故障诊断方法第28-30页
    1.3 非线性系统故障诊断的热点问题第30-31页
    1.4 非线性系统的容错控制研究现状第31-39页
        1.4.1 被动容错控制方法第31-33页
        1.4.2 主动容错控制方法第33-37页
        1.4.3 非线性系统容错控制的热点问题第37-39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39-44页
第二章 一类高斯随机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故障诊断第44-62页
    2.1 引言第44-45页
    2.2 问题描述与预备知识第45-47页
        2.2.1 系统模型第45-46页
        2.2.2 指数观测器第46页
        2.2.3 问题描述第46-47页
    2.3 基于非线性自适应观测器的鲁棒故障检测设计第47-57页
        2.3.1 坐标系变换第47-49页
        2.3.2 指数观测器设计第49-57页
        2.3.3 故障检测设计第57页
    2.4 仿真算例第57-60页
    2.5 结论第60-62页
第三章 一类非高斯随机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故障诊断第62-90页
    3.1 引言第62-63页
    3.2 问题描述与预备知识第63-68页
        3.2.1 使用B-样条插值的输出概率密度函数模型第63-65页
        3.2.2 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动态权重系统第65-68页
        3.2.3 问题描述第68页
    3.3 利用输出概率密度函数的故障检测第68-84页
        3.3.1 坐标系变换第68-71页
        3.3.2 故障检测设计第71-77页
        3.3.3 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权重系统的故障诊断第77-84页
    3.4 仿真算例第84-88页
    3.5 结论第88-90页
第四章 一类不可精确线性化不确定系统的故障诊断第90-110页
    4.1 引言第90-92页
    4.2 问题描述第92-95页
        4.2.1 系统模型第92-94页
        4.2.2 故障模型第94页
        4.2.3 问题描述第94-95页
    4.3 自适应故障诊断观测器第95-97页
    4.4 基于残差生成器的故障检测和故障隔离设计第97-106页
        4.4.1 残差信号的生成形式第97-99页
        4.4.2 被监控故障不发生时的残差信号分析第99-103页
        4.4.3 被监控的故障发生时的残差信号分析第103-106页
    4.5 仿真算例第106-107页
    4.6 结论第107-110页
第五章 多项式非线性系统的被动容错控制器优化设计第110-128页
    5.1 引言第110-111页
    5.2 问题描述和预备知识第111-115页
        5.2.1 预备知识第111-113页
        5.2.2 系统模型第113-114页
        5.2.3 故障模型第114页
        5.2.4 问题描述第114-115页
    5.3 状态反馈镇定容错控制器设计第115-123页
        5.3.1 镇定容错控制器设计第115-119页
        5.3.2 保成本容错控制器设计第119-122页
        5.3.3 鲁棒容错控制器设计第122-123页
    5.4 仿真算例第123-127页
    5.5 结论第127-128页
第六章 执行器死区故障的自适应容错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第128-144页
    6.1 引言第128-129页
    6.2 问题描述与预备知识第129-132页
        6.2.1 系统模型第129-130页
        6.2.2 不对称死区故障模型及其特性第130-132页
        6.2.3 问题描述第132页
    6.3 自适应输出反馈容错控制器及其SOS优化算法实现第132-141页
    6.4 仿真算例第141-143页
    6.5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第七章 执行器偏移故障的检测和自适应容错控制器设计第144-176页
    7.1 引言第144-145页
    7.2 问题描述第145-148页
        7.2.1 系统模型第145-146页
        7.2.2 故障模型第146-147页
        7.2.3 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框架第147-148页
    7.3 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器设计第148-170页
        7.3.1 扩展观测器和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第149-155页
        7.3.2 故障检测分析第155-162页
        7.3.3 非线性故障补偿设计第162-170页
    7.4 仿真算例第170-174页
    7.5 结论第174-176页
第八章 执行器故障的自适应故障检测与切换容错控制器设计第176-206页
    8.1 引言第176-178页
    8.2 问题描述第178-181页
        8.2.1 系统模型第178-179页
        8.2.2 故障模型第179-181页
        8.2.3 问题描述第181页
    8.3 基于逻辑切换的自适应稳定化控制器设计第181-191页
        8.3.1 控制器结构设计第181-182页
        8.3.2 参数调节机制设计第182-183页
        8.3.3 稳定性分析第183-191页
    8.4 容错控制器设计第191-199页
        8.4.1 故障检测设计第191-192页
        8.4.2 参数调节的容错机制设计第192-193页
        8.4.3 容错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第193-199页
    8.5 仿真算例第199-204页
    8.6 结论第204-206页
第九章 基于并行观测器和自适应控制器的多智能体的可靠合作控制第206-234页
    9.1 引言第206-208页
    9.2 系统模型第208-211页
    9.3 多智能体的可靠合作控制第211-213页
        9.3.1 带有通信网络的并行观测器第211-212页
        9.3.2 具有切换机制的自适应合作控制器第212-213页
    9.4 观测器和控制器的同时设计第213-229页
        9.4.1 自适应合作控制器设计第213-214页
        9.4.2 并行观测器设计第214-217页
        9.4.3 自调节机制设计第217-218页
        9.4.4 网络同步与稳定性分析第218-229页
    9.5 仿真算例第229-233页
    9.6 结论第233-234页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第234-240页
参考文献第240-266页
致谢第266-26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第268-270页
作者简介第270页

论文共2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强塑性TRIP钢无缝管的开发及其内高压成形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铝合金铸造复合工艺及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