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花椒属植物的性状与研究概况 | 第4-17页 |
第一节 花椒属植物的性状、鉴别与药用价值 | 第4页 |
1.1 花椒属植物的性状与鉴别 | 第4页 |
1.2 花椒属的药用价值 | 第4页 |
第二节 两面针植物的性状与鉴别 | 第4-5页 |
2.1两面针植物的性状与鉴别 | 第4-5页 |
2.2两面针植物的药用价值 | 第5页 |
第三节 毛两面针植物的性状与鉴定 | 第5-6页 |
第四节 花椒属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6-14页 |
4.1 花椒属植物中发现的新化合物 | 第6-12页 |
4.2 花椒属植物成分的生物活性 | 第12-13页 |
4.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中药毛两面针化学成分研究 | 第17-37页 |
第一节 毛两面针总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 第18-21页 |
1.1实验方法与流程 | 第18-19页 |
1.2化合物Ⅰ结构鉴定 | 第19-21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1页 |
第二节 毛两面针总甙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 第21-26页 |
2.1实验方法与流程 | 第21-22页 |
2.2 化合物Ⅱ的结构鉴定 | 第22-24页 |
2.3 化合物Ⅲ的结构鉴定 | 第24-26页 |
2.3.1甙的薄层水解与酸水解 | 第25-26页 |
2.4结果与讨论 | 第26页 |
第三节 毛两面针挥发油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研究 | 第26-35页 |
3.1 样品与药品 | 第26-27页 |
3.2 测试条件 | 第27页 |
3.3 样品的提取 | 第27页 |
3.3.1 样品 A 的提取 | 第27页 |
3.3.2 样品 B 的提取 | 第27页 |
3.4 抑菌活性的研究 | 第27-29页 |
3.4.1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3.5.1 毛两面针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 第29页 |
3.5.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两面针与毛两面针的对比 | 第37-46页 |
第一节 两面针与毛两面针的不同极性部分抗癌活性的对比 | 第37-42页 |
1 提取流程 | 第37-39页 |
1.1 两面针植物的提取流程 | 第37页 |
1.2毛两面针植物的提取流程 | 第37-39页 |
2 药物体外抗癌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第二节 两面针与毛两面针生物碱成分的对比 | 第42-45页 |
2.1 容县两面针的生物碱研究 | 第42-44页 |
2.1.1 分离流程 | 第42-43页 |
2.1.2 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 第43-44页 |
2.2 毛两面针和两面针生物碱的定性测定 | 第44-45页 |
2.2.1试验部分: | 第44-45页 |
2.2.2 结果与讨论: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创新点总结性描述 | 第4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