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对斯密经济理论研究状况的回顾 | 第10-12页 |
1.2.1 西方经济学界的研究 | 第10页 |
1.2.2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3 我国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基本构想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斯密的思想体系与方法论特征简述 | 第15-34页 |
2.1 时代背景和斯密的生平简介 | 第15-17页 |
2.1.1 时代背景 | 第15-16页 |
2.1.2 斯密的生平简介 | 第16-17页 |
2.2 斯密的方法论基础 | 第17-22页 |
2.3 斯密思想体系概览 | 第22-29页 |
2.3.1 斯密的道德伦理思想观点——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的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2.3.2 《国富论》一书的内容及其结构 | 第27-29页 |
2.4 对“亚当·斯密”问题的解释 | 第29-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想综述 | 第34-62页 |
3.1 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34-46页 |
3.1.1 斯密对传统哲学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 第34-37页 |
3.1.2 斯密时代的哲学思潮 | 第37-40页 |
3.1.3 同时代思想家对斯密的影响 | 第40-45页 |
3.1.4 斯多葛哲学和加尔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 “看不见的手”的经济自由思想 | 第46-60页 |
3.2.1 “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涵义 | 第46-53页 |
3.2.2 斯密经济自由思想的内涵——自然的自由制度 | 第53-6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斯密经济自由思想的发展、影响及现实意义 | 第62-77页 |
4.1 斯密经济自由思想体系的发展与比较——哈耶克思想简析 | 第62-65页 |
4.2 对斯密经济自由思想的评价 | 第65-70页 |
4.2.1 斯密的《国富论》在经济学发展中的地位 | 第66页 |
4.2.2 斯密的主要贡献 | 第66-67页 |
4.2.3 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想的影响 | 第67-68页 |
4.2.4 对斯密的评价 | 第68-70页 |
4.3 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 | 第70-75页 |
4.3.1 别让经济学和伦理学分家 | 第70-72页 |
4.3.2 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要恰当地结合起来 | 第72-74页 |
4.3.3 富与德之路不可分割 | 第74页 |
4.3.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铸造诚信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