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分析与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引言 | 第9页 |
| 1.2 国内外钢-混组合梁桥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1.2.1 国外钢-混组合梁桥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1.2.2 我国钢-混组合梁桥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3-18页 |
| 2.1 总体布置 | 第13页 |
| 2.2 主梁布置 | 第13-15页 |
| 2.3 负弯矩截面控制设计 | 第15页 |
| 2.4 剪力钉的布置 | 第15-16页 |
| 2.5 主要技术标准 | 第16页 |
| 2.6 工程建设条件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组合梁截面设计与分析 | 第18-50页 |
| 3.1 组合梁截面设计 | 第18-24页 |
| 3.1.1 计算模型与参数选择 | 第18-20页 |
| 3.1.2 荷载组合 | 第20-21页 |
| 3.1.3 截面设计方案 | 第21-22页 |
| 3.1.4 组合连续梁桥施工步骤划分 | 第22-24页 |
| 3.2 组合梁施工运营阶段有限元分析 | 第24-41页 |
| 3.2.0 组合梁整体受力特性 | 第24-30页 |
| 3.2.1 中墩顶升 | 第30-32页 |
| 3.2.2 中墩回落 | 第32-34页 |
| 3.2.3 次中墩墩顶顶起 | 第34-36页 |
| 3.2.4 二期恒载 | 第36-37页 |
| 3.2.5 施工全阶段 | 第37-41页 |
| 3.3 运营阶段结构模拟计算分析 | 第41-43页 |
| 3.4 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43-49页 |
| 3.4.1 预抬值分析 | 第43-47页 |
| 3.4.2 温度分析 | 第47-49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组合梁连接件设计与分析 | 第50-74页 |
| 4.1 剪力键选择与受力分析 | 第50-69页 |
| 4.1.1 剪力键的选择 | 第50-53页 |
| 4.1.2 剪力钉的布置形式对比与受力分析 | 第53-69页 |
| 4.2 剪力钉推出试件有限元分析 | 第69-73页 |
| 4.2.1 模型的建立 | 第69-70页 |
| 4.2.2 应力场分析 | 第70-73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74-75页 |
| 5.2 未来工作与展望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技术工作简历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