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LTE技术发展及概述 | 第15-16页 |
1.3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 第16-20页 |
1.3.1 调度技术研究 | 第17-18页 |
1.3.2 功率控制技术研究 | 第18页 |
1.3.3 小区间干扰协调研究 | 第18-19页 |
1.3.4 小区重选技术研究 | 第19页 |
1.3.5 切换技术研究 | 第19-20页 |
1.4 制式间无线接入技术简介 | 第20页 |
1.5 全文结构安排 | 第20-23页 |
第二章 仿真平台搭建主要算法研究 | 第23-35页 |
2.1 无线通信信道建模 | 第23-27页 |
2.1.1 传播模型以及路径损耗研究 | 第23-24页 |
2.1.2 阴影衰落简介 | 第24-26页 |
2.1.3 天线增益 | 第26页 |
2.1.4 穿透损耗 | 第26-27页 |
2.2 测量算法及切换流程 | 第27-35页 |
2.2.1 测量算法 | 第27-29页 |
2.2.2 事件触发 | 第29-31页 |
2.2.3 切换流程 | 第31-35页 |
第三章 无线通信系统级仿真平台搭建 | 第35-45页 |
3.1 系统级仿真平台初始准备模块 | 第36-41页 |
3.1.1 网络拓扑结构 | 第37-39页 |
3.1.2 UE的撒放 | 第39-41页 |
3.2 移动性及测量模块 | 第41-44页 |
3.2.1 移动性模块 | 第41-43页 |
3.2.2 RSRP测量模块 | 第43页 |
3.2.3 信干噪比(Signal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SINR)计算 | 第43页 |
3.2.4 无线链路监控模块 | 第43-44页 |
3.3 调度模块 | 第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制式间小区重选技术研究 | 第45-59页 |
4.1 传统的制式间小区重选算法 | 第45-48页 |
4.1.1 目标小区比当前服务小区优先级更高 | 第45-46页 |
4.1.2 目标小区比当前服务小区优先级更低 | 第46-48页 |
4.2 改进的制式间小区重选算法 | 第48-52页 |
4.2.1 目标小区比当前服务小区优先级更高 | 第49-50页 |
4.2.2 目标小区比当前服务小区优先级更低 | 第50-52页 |
4.3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 | 第52-53页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3-59页 |
4.4.1 所有UE都进行仿真研究整体性能的情况 | 第54-56页 |
4.4.2 单个UE进行仿真研究性能的情况 | 第56-59页 |
第五章 制式间切换技术研究 | 第59-71页 |
5.1 传统的制式间切换算法 | 第59-63页 |
5.1.1 目标小区比当前服务小区优先级更高 | 第59-61页 |
5.1.2 目标小区比当前服务小区优先级更低 | 第61-63页 |
5.2 改进的制式间切换算法 | 第63-67页 |
5.2.1 目标小区比当前服务小区优先级更高 | 第63-65页 |
5.2.2 目标小区比当前服务小区优先级更低 | 第65-67页 |
5.3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 | 第67-68页 |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8-7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1-73页 |
6.1 总结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缩略语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