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收购视角下目标公司董事行为规制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现有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反收购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反收购的产生 | 第15-18页 |
一、 收购的概念及特征 | 第15-17页 |
二、 收购的分类及反收购的产生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反收购的价值分析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 | 第21-25页 |
第一节 董事信义义务之起源 | 第22-24页 |
一、 一般信义义务 | 第22-23页 |
二、 公司法上的信义义务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反收购中董事信义义务之凸显 | 第24-25页 |
一、 目标公司董事与股东利益冲突 | 第24页 |
二、 董事信义义务的价值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反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行为规制的比较法考察 | 第25-33页 |
第一节 美国法下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考查 | 第25-29页 |
一、 美国“董事会决定”模式 | 第25-26页 |
二、 必要性与相对性原则 | 第26-27页 |
三、 拍卖原则 | 第27-28页 |
四、 一般不得干预股东原则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英国法下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考查 | 第29-31页 |
一、 股东大会决策模式 | 第29-30页 |
二、 利益标准 | 第30页 |
三、 正当目的标准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日本法下目标公司董事信义义务考查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国外立法的比较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目标公司董事行为规制的现状及完善 | 第33-40页 |
第一节 我国目标公司董事行为规制现状审视 | 第33-36页 |
一、 新《公司法》的规定 | 第33-34页 |
二、 《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 | 第34页 |
三、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 | 第34-35页 |
四、 反收购目标董事行为规制立法现状评析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我国目标公司董事行为规制完善路径分析 | 第36-40页 |
一、 明确反收购决定权的归属 | 第36-37页 |
二、 完善董事信息披露制度 | 第37-38页 |
三、 强化目标公司董事的注意义务 | 第38-39页 |
四、 强化目标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