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刑事冤案产生原因及防控机制的构建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冤案问题的提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刑事冤案的界定 | 第12-15页 |
一、 冤案的概念 | 第12-14页 |
二、 冤案与其他相关法律概念的区分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当代刑事冤案的特点 | 第15-18页 |
一、 当代我国刑事冤案的特点 | 第15-18页 |
第三节 现行法律法规关于防止冤案发生的规定 | 第18-21页 |
一、 刑事诉讼法适应现实需求 | 第18-19页 |
二、 守住司法底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冤案发生的原因探析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冤案发生的必然性 | 第21-24页 |
一、 事实认定过程的复杂性 | 第22-23页 |
二、 不完美的司法制度的运行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中国刑事冤案发生的特殊性 | 第24-33页 |
一、 我国刑事诉讼构造 | 第24-25页 |
二、 我国审前程序的特点 | 第25-30页 |
三、 中国式庭审所面临的困境 | 第30-31页 |
四、 法律的工具性与难以抗拒的外部压力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刑事冤案的防控机制 | 第33-52页 |
第一节 司法理念与时俱进 | 第33-36页 |
一、 疑罪从无理念 | 第33-34页 |
二、 证据裁判理念 | 第34-35页 |
三、 控辩平衡理念 | 第35-36页 |
四、 程序正义理念 | 第36页 |
第二节 刑事诉讼构造的科学界定 | 第36-40页 |
一、 理顺我国刑事诉讼构造模式 | 第36-37页 |
二、 确立司法化下的公检关系 | 第37-39页 |
三、 确立中立下的检法关系 | 第39页 |
四、 确立裁判下的公法关系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审前程序权力规制 | 第40-44页 |
一、 侦查行为的防控机制 | 第40-42页 |
二、 检察权的司法化 | 第42-44页 |
第四节 对抗式庭审下的角色定位 | 第44-47页 |
一、 重新定义政法委的职能 | 第44页 |
二、 庭审中心主义的转变 | 第44-46页 |
三、 辩护权的落实 | 第46-47页 |
第五节 我国冤案发现模式的新出路 | 第47-52页 |
一、 界定冤案审查的最低标准 | 第48-49页 |
二、 完善冤案的发现机制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