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光纤元件论文

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测量保偏光纤双折射及其温度系数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21页
    1.1 引言第7页
    1.2 光纤陀螺第7-12页
        1.2.1 光纤陀螺的原理第7-12页
        1.2.2 光纤陀螺的特点第12页
        1.2.3 光纤陀螺的误差来源第12页
    1.3 测量保偏光纤双折射和温度系数的意义第12-13页
    1.4 国内外测量保偏光纤双折射和温度系数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3-19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保偏光纤简介第21-26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保偏光纤的概念第21-22页
    2.3 保偏光纤的分类第22-23页
        2.3.1 几何双折射保偏光纤第22页
        2.3.2 应力双折射保偏光纤第22-23页
    2.4 保偏光纤的特性第23-24页
        2.4.1 保偏光纤的传输特性第23页
        2.4.2 保偏光纤的光弹效应第23页
        2.4.3 保偏光纤的双折射第23-24页
        2.4.4 保偏光纤的温度系数第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3章 DPP-BOTDA测量保偏光纤双折射及其温度系数理论研究第26-34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DPP-BOTDA技术耦合方程的建立第27-29页
    3.3 相对时间延迟和双折射与温度系数之间的关系第29-31页
        3.3.1 偏振模式色散与布里渊时域信号相对时间延迟之间的关系第29页
        3.3.2 双折射与布里渊时域信号相对时间延迟之间的关系第29-30页
        3.3.3 温度系数与双折射之间的关系第30页
        3.3.4 折射率变化与布里渊时域信号相对时间延迟之间的关系第30-31页
        3.3.5 温度系数与单一轴折射率变化之间的关系第31页
    3.4 DPP-BOTDA技术测量保偏光纤双折射和温度系数的原理第31-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DPP-BOTDA测量保偏光纤双折射及其温度系数实验研究第34-51页
    4.1 DPP-BOTDA测量保偏光纤双折射和温度系数第34-39页
        4.1.1 实验系统第34-35页
        4.1.2 实验步骤第35页
        4.1.3 数据处理方法第35-38页
        4.1.4 实验用保偏光纤参数第38-39页
    4.2 DPP-BOTDA测量保偏光纤双折射和温度系数数据处理结果第39-46页
        4.2.1 DPP-BOTDA测量保偏光纤双折射实验结果第39-42页
        4.2.2 DPP-BOTDA测量保偏光纤温度系数实验结果第42-46页
    4.3 误差分析第46-49页
        4.3.1 恒温箱外的待测光纤导致的双折射测量误差第46-47页
        4.3.2 温度变化致使光纤长度变化导致的温度系数测量误差第47-48页
        4.3.3 示波器采样率低引起的测量误差第48-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检测三种特殊药品的研究
下一篇:卫星光通信中基于FPGA的光束精瞄控制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