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高铁酸盐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生成规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课题背景第10-11页
    1.2 高铁酸盐水处理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第11-21页
        1.2.1 高铁酸盐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第11-12页
        1.2.2 高铁酸盐的稳定性第12-13页
        1.2.3 高铁酸盐的氧化特性第13-16页
        1.2.4 高铁酸盐还原产物Fe(III)特性及其应用第16-18页
        1.2.5 高铁酸盐氧化的消毒副产物问题第18-19页
        1.2.6 高铁酸盐联用技术研究第19-21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1-23页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页
        1.3.2 课题主要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3-30页
    2.1 目标污染物的选择第23页
    2.2 主要实验药品与仪器第23-25页
        2.2.1 实验药品及配制方法第23-24页
        2.2.2 主要实验仪器第24-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3.1 Fe(VI)自分解反应H_2O_2产率实验第25-26页
        2.3.2 Fe(VI)与目标物X反应的H_2O_2产率实验第26页
        2.3.3 Fe(VI)与ABTS反应计量比及H_2O_2产率实验第26-27页
        2.3.4 Fe(VI)降解有机污染物动力学及H_2O_2产率实验第27页
    2.4 分析方法第27-30页
        2.4.1 K_2FeO_4浓度的测定第27页
        2.4.2 H_2O_2浓度的测定第27-28页
        2.4.3 ABTS及ABTS·+浓度的测定第28-29页
        2.4.4 有机物浓度的测定第29-30页
第3章 Fe(VI)自分解过程中H_2O_2产生规律第30-45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Fe(VI)投量对Fe(VI)自分解产生H_2O_2的影响第30-31页
    3.3 反应体系pH值对Fe(VI)自分解生成H_2O_2的影响第31-36页
        3.3.1 不同pH下Fe(VI)自分解动力学模型拟合第32-34页
        3.3.2 不同pH下Fe(VI)自分解产生H_2O_2情况第34-36页
    3.4 缓冲阴离子对Fe(VI)自分解生成H_2O_2的影响第36-40页
        3.4.1 不同缓冲浓度对Fe(VI)自分解反应H_2O_2产率的影响第37-38页
        3.4.2 外加金属络合剂对Fe(VI)自分解反应H_2O_2产率的影响第38-40页
    3.5 络合剂影响Fe(VI)自分解生成H_2O_2机理分析第40-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Fe(VI)与目标物反应过程中H_2O_2产生规律第45-61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Fe(VI)与目标物化学计量比对H_2O_2产率的影响第45-47页
    4.3 反应体系pH值对Fe(VI)与目标物反应生成H_2O_2的影响第47-50页
    4.4 缓冲阴离子及络合剂对Fe(VI)与目标物反应生成H_2O_2的影响第50-51页
    4.5 络合剂对Fe(VI) 降解目标物的影响第51-59页
        4.5.1 焦磷酸钠对Fe(VI)降解苯酚的影响第51-54页
        4.5.2 焦磷酸钠影响Fe(VI)降解目标物机理验证第54-57页
        4.5.3 其他常见络合剂对Fe(VI)降解苯酚的影响第57-58页
        4.5.4 络合剂对Fe(VI)降解磺胺甲恶唑、卡马西平的影响第58-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Fe(VI)在实际水体中反应H_2O_2产生规律第61-72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Fe(VI)在实际水体中的消耗及H_2O_2产生规律第61-67页
        5.2.1 实际水体背景成分浓度的影响第61-63页
        5.2.2 腐殖酸对H_2O_2产率的影响第63-65页
        5.2.3 实际水体pH值对H_2O_2产率的影响第65-67页
    5.3 Fe(VI)在实际水体背景下降解有机污染物效能第67-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炭黑催化高锰酸钾氧化胺类有机物的效能研究
下一篇:单过硫酸盐氧化体系中碘代副产物生成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