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绪言 | 第9-16页 |
| (一)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 1、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文章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二、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背景 | 第16-31页 |
| (一)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概况 | 第16-19页 |
| (二)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农牧业遭受自然灾害概况 | 第19-31页 |
| 1、遭受旱、水、雪灾等多种自然灾害 | 第19-27页 |
| 2、自然灾害所致灾情严重,损失巨大 | 第27-31页 |
| 三、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 | 第31-46页 |
| (一)设立自然灾害救助的机构 | 第31-34页 |
| (二)制定自然灾害救助的方针政策 | 第34-35页 |
| (三)实施具体的救助工作措施 | 第35-46页 |
| 1、党和人民政府对灾区群众给予救济 | 第35-40页 |
| 2、领导和组织灾区群众进行生产自救 | 第40-43页 |
| 3、以工代赈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 | 第43页 |
| 4、广泛开展节约粮食、互助互济工作 | 第43-46页 |
| 四、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特点 | 第46-50页 |
| (一)以政府为主导,组织一切力量 | 第46-47页 |
| (二)开展互助合作,发挥集体经济优势 | 第47-50页 |
| 1、互助合作与副业生产相结合 | 第48页 |
| 2、互助合作与贫困户救济相结合 | 第48-50页 |
| 五、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成绩与问题 | 第50-58页 |
| (一)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取得的成绩 | 第50-53页 |
| 1、降低自然灾害损失 | 第50页 |
| 2、提高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 | 第50-52页 |
| 3、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 第52-53页 |
| (二)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问题 | 第53-58页 |
| 1、救济粮款的发放与利用问题 | 第53-56页 |
| 2、副业生产中的问题 | 第56-58页 |
| 六、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经验 | 第58-62页 |
| (一)防灾、救灾并重 | 第58页 |
| (二)生产和救济相结合 | 第58-59页 |
| (三)从实际出发 | 第59-60页 |
| (四)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 第60-62页 |
| 七、结语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