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喘汤合苍耳子散(肺鼻同治法)治疗热哮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 中医医家对哮病的诊治现状 | 第10-14页 |
1.1 鼻肺关系理论渊源 | 第10页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11页 |
1.3 证候分析 | 第11页 |
1.4 中药治疗研究 | 第11-14页 |
2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1 关于定义的认识 | 第14页 |
2.2 关于病因的研究 | 第14-15页 |
2.3 关于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15-16页 |
2.4 关于治疗的研究 | 第16-18页 |
3 问题与展望 | 第18-19页 |
临床研究 | 第19-27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9-20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9页 |
1.2 两组背景资料的比较 | 第19-20页 |
2 病例选择 | 第20-22页 |
2.1 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1-22页 |
2.3 纳入病例标准 | 第22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3 治疗方法 | 第22-23页 |
3.1 分组方法 | 第22页 |
3.2 给药方案 | 第22-23页 |
4 观测方法 | 第23页 |
4.1 中医证候记分方法 | 第23页 |
4.2 中医证候程度分级标准 | 第23页 |
4.3 体征分级标准 | 第23页 |
5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3-24页 |
5.1 西医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6 疗效观测治标 | 第24页 |
7 临床观测结果 | 第24-27页 |
7.1 两组疗效结果对比 | 第24页 |
7.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第24-26页 |
7.3 硫酸沙丁胺醇的使用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30页 |
1 立题背景 | 第27页 |
2 立题依据 | 第27-28页 |
2.1 研究内容所属领域,研究范围和性质 | 第27页 |
2.2 理论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 第27-28页 |
3 理法方药分析 | 第28-29页 |
3.1 具体方药组成 | 第28页 |
3.2 具体方解 | 第28-29页 |
3.3 临床对比 | 第29页 |
4 疗效分析 | 第29-30页 |
4.1 综合疗效分析 | 第29页 |
4.2 具体指标疗效分析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