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儿科论文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正虚邪恋型)的临床观察

英文缩略词表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前言第8-9页
文献综述第9-19页
    1. 祖国医学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理论探讨第9-13页
        1.1 病名第9页
        1.2 病因病机第9-10页
        1.3 中医药在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2. 西医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第13-18页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第13-14页
        2.2 临床表现及分型第14-15页
        2.3 实验室检查第15-16页
        2.4 治疗第16-18页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第18-19页
临床研究第19-24页
    1. 研究对象第19-20页
        1.1 病例来源第19页
        1.2 诊断标准第19-20页
        1.3 纳入标准第20页
        1.4 排除标准第20页
        1.5 脱落、剔除标准第20页
    2. 治疗方案第20-21页
    3. 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方法第21-22页
        3.1 患儿临床主证量化积分赋分表第21页
        3.2 两组患儿次要兼证量化赋分第21页
        3.3 中医病情分级评定第21-22页
    4. 观察方法第22-23页
        4.1 采样方法第22页
        4.2 疗效性观察指标第22页
        4.3 安全性指标第22页
        4.4 疗效判定标准第22-23页
    5. 统计学分析第23-24页
治疗结果第24-28页
    1. 临床资料第24-25页
        1.1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第24页
        1.2 两组患儿主证积分分布例数第24-25页
        1.3 两组患儿治疗前兼证分布例数第25页
        1.4 两组患儿病情比较第25页
    2. 疗效性指标结果第25-27页
        2.1 两组主证积分比较第25-27页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第27页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第27页
    3. 安全性分析第27-28页
讨论第28-37页
    1. 治则治法确立第28-29页
        1.1 小儿生理特点第28页
        1.2 小儿病理特点第28-29页
        1.3 用药原则第29页
    2. 组方依据第29-30页
    3. 药物组成及分析第30-32页
    4. 配伍意义第32-33页
    5.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第33-35页
        5.1 单味中药药理研究第33-35页
        5.2 组方药理研究第35页
    6.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35-37页
        6.1 展望第35页
        6.2 存在问题第35-37页
结论第37-38页
致谢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5页
附录第45-49页
个人简历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定喘汤合苍耳子散(肺鼻同治法)治疗热哮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