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外国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3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1.4.1 研究采用方法 | 第19页 |
1.4.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主流经济学派的劳动力市场理论及其不足 | 第20-23页 |
2.1.1 新古典学派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 | 第20-21页 |
2.1.2 新凯恩斯学派的工资粘性理论 | 第21-23页 |
2.1.3 新凯恩斯学派的局限性 | 第23页 |
2.2 从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的角度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 | 第23-28页 |
2.2.1 制度结构对资本积累的意义 | 第23-25页 |
2.2.2 劳资关系贯穿着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全过程 | 第25-26页 |
2.2.3 国家力量在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作用 | 第26-28页 |
2.3 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28-30页 |
2.3.1 有效需求不足断裂了生产交换的链条 | 第28-29页 |
2.3.2 低工资破坏了人力资本的循环 | 第29-30页 |
第3章 户籍、性别歧视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分析 | 第30-46页 |
3.1 户籍分割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分析 | 第30-36页 |
3.1.1 户籍制度的起源以及发展进程 | 第30-31页 |
3.1.2 户籍制度及其衍生制度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色 | 第31-33页 |
3.1.3 户籍分割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 第33-36页 |
3.2 性别歧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36-46页 |
3.2.1 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象描述 | 第37-38页 |
3.2.2 性别歧视的历史根源以及制度因素 | 第38-43页 |
3.2.3 性别歧视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 第43-46页 |
第4章 行业和地域分割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46-55页 |
4.1 影响行业分割的制度因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46-49页 |
4.1.1 所有制体制差异导致行业分割 | 第46-48页 |
4.1.2 行业分割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 第48-49页 |
4.2 区域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 第49-55页 |
4.2.1 从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看区域分割 | 第50-51页 |
4.2.2 导致区域分割的制度因素 | 第51-53页 |
4.2.3 区域分割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55-56页 |
5.2 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对策建议 | 第56-59页 |
5.2.1 加强劳工联盟,减弱资本的控制力量 | 第56-57页 |
5.2.2 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 第57页 |
5.2.3 改善女性职业地位,减弱性别歧视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