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事故及其应急措施论文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成因与应对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导论第7-13页
第一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第13-21页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第13-15页
        一、国内关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二、国外对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第14页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第14-15页
    第二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的区别第15-16页
        一、事件的起因不同第15页
        二、民众的参与程度不同第15页
        三、过程和结果不同第15-16页
        四、对社会治安的影响程度不同第16页
    第三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类型第16-18页
        一、从事件发生的地点分第16页
        二、从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第16-17页
        三、按照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来分第17页
        四、按照环境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规模来分第17-18页
    第四节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第18-21页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开始由东部转向中西部第18页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在农村的概率更大第18-19页
        三、通过和平手段实现利益诉求第19页
        四、网络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第19-21页
第二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第21-31页
    第一节 两起典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况与分析第21-23页
        一、启东事件第21-22页
        二、云南昆明PX事件第22-23页
    第二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第23-25页
        一、重增长轻环保,埋下祸根第23-24页
        二、民众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第24页
        三、环境保护法律体制不健全第24-25页
    第三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第25-28页
        一、民众对环境风险存在较大的恐惧心理第25-26页
        二、政府信任缺失,没能有效化解“矛盾”第26-28页
    第四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第28-31页
        一、企业唯利是图,环保部门不作为第28页
        二、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28-31页
第三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措施第31-40页
    第一节 标本兼治从源头减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31-32页
        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31-32页
        二、政府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第32页
    第二节 政府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建设第32-34页
        一、大型项目引入严把环境关第32页
        二、坚持环境保护部门的独立性第32-33页
        三、建立绿色GDP考核机制第33页
        四、建立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强化环境监管第33-34页
    第三节 政府应建立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多元治理模式第34-37页
        一、扩大民众参与度第34-35页
        二、发动“环保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力量”第35-36页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第36-37页
    第四节 通过协商民主来解决环境争端第37-40页
        一、协商民主在中国基本形式第38页
        二、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商民主的价值第38-40页
注释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脑梗死后肾气不固型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一篇:水针刀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