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股股东保护机制研究--以中美比较为视角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节 文献回顾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性 | 第9-10页 |
第二章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第一节 优先股制度的兴起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 | 第11-13页 |
第三节 优先股对私募股权投资的作用 | 第13-14页 |
第三章 我国优先股法律制度 | 第14-21页 |
第一节 优先股概述 | 第14-16页 |
一、含义 | 第14-15页 |
二、种类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优先股制度的合理性 | 第16页 |
一、法理基础 | 第16页 |
二、对公司发展的作用 | 第16页 |
第三节 我国优先股法律体系的新发展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我国现有优先股股东权利保护机制 | 第17-19页 |
一、公司法中对股东权利的规定 | 第17-18页 |
二、最新法规对优先股股东权利的规定 | 第18-19页 |
第五节 我国优先股股东权利法律制度的缺陷 | 第19-21页 |
一、立法层面的冲突 | 第19-20页 |
二、法律规定层面的缺陷 | 第20-21页 |
三、司法实践层面的不足 | 第21页 |
第四章 特拉华州的优先股股东保护体系 | 第21-25页 |
第一节 立法层面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法律规定层面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司法实践层面 | 第23-25页 |
一、近年的相关案例 | 第23-24页 |
二、法院司法态度总结 | 第24-25页 |
第五章 中美法律制度的差异及相关措施 | 第25-29页 |
第一节 中美法律制度的差异 | 第25-27页 |
一、公司法特点的差异 | 第25页 |
二、优先股制度设计的差异 | 第25-26页 |
三、司法体系的差异 | 第26页 |
四、私募发展阶段的差异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如何理解中美法律制度的差异 | 第27页 |
第三节 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 第27-29页 |
一、立法层面:解决立法效力冲突的问题 | 第27-28页 |
二、法律规定层面:丰富程序性规则和信义义务 | 第28-29页 |
三、司法层面:均衡适用契约原则 | 第29页 |
结语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谢辞 | 第33-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