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1.1.1 孤残儿童 | 第16页 |
1.1.2 家庭寄养项目 | 第16页 |
1.1.3 寄养家长 | 第16-17页 |
1.2 工作方法 | 第17-20页 |
1.2.1 个案工作方法的含义 | 第17页 |
1.2.2 个案工作方法的技巧 | 第17-18页 |
1.2.3 个案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2.4 个案工作方法的原则 | 第19-20页 |
2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项目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0-27页 |
2.1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项目的现状 | 第20-23页 |
2.1.1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项目背景 | 第20-22页 |
2.1.2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项目的运行和介入现状 | 第22-23页 |
2.2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项目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2.2.1 机构遴选寄养家庭缺乏系统评估 | 第23-24页 |
2.2.2 寄养家庭与寄养儿童匹配度较低 | 第24页 |
2.2.3 寄养家长的专业培训缺失 | 第24-25页 |
2.2.4 寄养家庭缺乏社工介入和辅导 | 第25页 |
2.3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项目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2.3.1 相关法律和政策内容不完备 | 第25页 |
2.3.2 寄养家庭项目经费紧张 | 第25-26页 |
2.3.3 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基本空白 | 第26-27页 |
3 家庭寄养项目的个案分析 | 第27-46页 |
3.1 个案的基本资料 | 第27-30页 |
3.1.1 案主的个人现状 | 第27页 |
3.1.2 寄养家长的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3.1.3 寄养家庭对儿童的生活照料情况 | 第28-29页 |
3.1.4 寄养家长对被寄养儿童的教育情况 | 第29页 |
3.1.5 寄养家庭对被寄养儿童情感以及社会关系的引导情况 | 第29-30页 |
3.2 接案 | 第30页 |
3.2.1 接案的原因 | 第30页 |
3.2.2 接案的途径 | 第30页 |
3.3 预估 | 第30-31页 |
3.3.1 理论分析 | 第30页 |
3.3.2 问题的界定与分析 | 第30-31页 |
3.4 计划 | 第31-33页 |
3.4.1 服务目标 | 第31-32页 |
3.4.2 服务计划 | 第32-33页 |
3.5 介入 | 第33-43页 |
3.5.1 建立专业关系阶段 | 第33-38页 |
3.5.2 服务计划实施阶段 | 第38-42页 |
3.5.3 巩固案主能力提升阶段 | 第42-43页 |
3.6 评估 | 第43-45页 |
3.6.1 过程评估 | 第43-44页 |
3.6.2 结果评估 | 第44-45页 |
3.7 结案 | 第45-46页 |
3.7.1 案主改变情况 | 第45页 |
3.7.2 个案目标达成情况 | 第45-46页 |
4 结论及建议 | 第46-49页 |
4.1 结论 | 第46页 |
4.2 建议 | 第46-49页 |
4.2.1 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 第46-47页 |
4.2.2 加强寄养家长的理论培训及素质培养 | 第47页 |
4.2.3 提高院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 第47-48页 |
4.2.4 构建家庭寄养的社会支持体系 | 第48-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1 | 第52-54页 |
附录 2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