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1页 |
1.1 磁固相萃取技术概述 | 第9-11页 |
1.1.1 磁固相萃取技术原理 | 第9-10页 |
1.1.2 磁固相萃取吸附剂与目标分析物之间的作用方式 | 第10-11页 |
1.1.3 磁固相萃取方法的特点 | 第11页 |
1.2 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材料在MSPE中的应用 | 第11-16页 |
1.2.1 二氧化硅 | 第12页 |
1.2.2 碳材料 | 第12-14页 |
1.2.3 有机分子 | 第14-15页 |
1.2.4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 第15-16页 |
1.3 聚多巴胺表面改性在色谱方面的应用 | 第16-26页 |
1.3.1 PDA形成的机理 | 第16-18页 |
1.3.2 PDA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1.3.3 PDA用于富集 | 第21-26页 |
1.4 食品添加剂 | 第26-28页 |
1.4.1 食品添加剂概述 | 第26-27页 |
1.4.2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 | 第27-28页 |
1.4.3 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 | 第28页 |
1.5 选题意义 | 第28-31页 |
第2章 聚多巴胺包覆磁纳米粒子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品中水溶性合成色素 | 第31-55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6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2.2.2 仪器 | 第33页 |
2.2.3 PDA包覆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3-34页 |
2.2.4 PDA包覆Fe_3O_4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34页 |
2.2.5 标准液和实际样品的配制 | 第34-35页 |
2.2.6 磁固相萃取四种色素过程 | 第35页 |
2.2.7 Fe_3O_4 @ PDA吸附性能实验 | 第35页 |
2.2.8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合成色素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4页 |
2.3.1 FeCl_3·6H_2O的量及反应时间对合成Fe_3O_4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2 Fe_3O_4@PDA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37-41页 |
2.3.3 HPLC分离四种合成色素 | 第41-43页 |
2.3.4 磁固相萃取四种色素 | 第43-48页 |
2.3.5 磁固相萃取方法的分析特征量 | 第48-49页 |
2.3.6 检测实际样品中的色素 | 第49-51页 |
2.3.7 Fe_3O_4@PDA的吸附性能 | 第51-54页 |
2.4 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金纳米粒子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甾体激素吸附的研究 | 第55-71页 |
3.1 引言 | 第55-5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3.2.2 仪器 | 第60页 |
3.2.3 Au功能化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60-61页 |
3.2.4 Fe_3O_4@PDA@Au的表征 | 第61页 |
3.2.5 磁吸附实验过程 | 第61页 |
3.2.6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三种激素 | 第61页 |
3.3 结果与展望 | 第61-71页 |
3.3.1 反应液pH对Au NPs修饰层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2 氯金酸的量对形成Au NPs修饰层的影响 | 第62-64页 |
3.3.3 反应温度对形成Au NPs修饰层的影响 | 第64页 |
3.3.4 Fe_3O_4@PDA@Au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64-65页 |
3.3.5 HPLC分离三种激素 | 第65-66页 |
3.3.6 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66-67页 |
3.3.7 吸附性能比较 | 第67-68页 |
3.3.8 吸附动力学拟合 | 第68-69页 |
3.3.9 吸附机理探讨 | 第69页 |
3.3.10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