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红外技术及仪器论文--红外技术的应用论文

基于中红外吸收光谱技术的设施园艺CO2测控系统的研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3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7页
    1.2 红外CO_2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7-24页
        1.2.1 红外气体传感技术的优势第17-18页
        1.2.2 直接吸收光谱技术第18-19页
        1.2.3 红外CO_2传感技术的概述第19-24页
    1.3 温室CO_2调控技术的研究第24-28页
        1.3.1 温室CO_2的控制方法第24-27页
        1.3.2 测控参数的传输第27-28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8-32页
第2章 红外气体检测原理与检测仪的研制第32-69页
    2.1 红外吸收光谱第32-41页
        2.1.1 分子能级结构第32-34页
        2.1.2 红外光谱特性第34-36页
        2.1.3 朗伯比尔定律第36-38页
        2.1.4 吸收谱线的选择第38-40页
        2.1.5 差分吸收检测技术第40-41页
    2.2 检测仪结构组成第41-42页
    2.3 光路结构的设计与实现第42-49页
        2.3.1 红外光源及探测器的选型第42-46页
        2.3.2 球面聚光气室的设计与仿真第46-48页
        2.3.3 气室制作与防水透气处理第48-49页
    2.4 驱动与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第49-59页
        2.4.1 光源脉冲恒流驱动第50-52页
        2.4.2 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第52-59页
    2.5 实验平台与准备工作第59-62页
        2.5.1 标准气配制方法第59-60页
        2.5.2 浓度标定实验第60-62页
    2.6 性能测试实验第62-67页
        2.6.1 检测下限实验第62-64页
        2.6.2 重复性实验第64-65页
        2.6.3 稳定性实验第65页
        2.6.4 响应时间实验第65-66页
        2.6.5 示值误差实验第66-67页
    2.7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3章 无线传感网络的构建与传感节点的研制第69-87页
    3.1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第69-70页
    3.2 无线通信功能的实现第70-74页
        3.2.1 有效通信距离第70-71页
        3.2.2 无线通信模块的选型第71-73页
        3.2.3 RSSI与通信距离的理论关系第73-74页
    3.3 检测仪的节点化优化第74-81页
        3.3.1 环境参数传感器的选型第74-77页
        3.3.2 红外CO_2检测仪的节点化第77-78页
        3.3.3 开关电源的研制第78-80页
        3.3.4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第80-81页
    3.4 基于商用传感器节点的研制第81-86页
    3.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4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温室CO_2调控平台第87-116页
    4.1 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控平台的搭建第87-94页
        4.1.1 软件平台方案设计第87-88页
        4.1.2 基于串口的数据通信第88-89页
        4.1.3 环境参数存储第89-91页
        4.1.4 数据的远程共享第91-94页
    4.2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第94-102页
        4.2.1 模糊控制的工作原理第94-95页
        4.2.2 模糊控制器结构的设计第95-97页
        4.2.3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第97-102页
    4.3 模糊自整定PID性能仿真第102-108页
        4.3.1 温室环境CO_2气体模型的建立第102-105页
        4.3.2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105-107页
        4.3.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07-108页
    4.4 温室CO_2浓度补偿装置第108-109页
    4.5 控制系统的嵌入式移植第109-115页
        4.5.1 嵌入式平台的简介第110-111页
        4.5.2 嵌入式平台通信模式第111-112页
        4.5.3 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数字正交锁相放大器第112-114页
        4.5.4 程序移植第114-115页
    4.6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5章 温室实地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6-130页
    5.1 环境参数测试第116-119页
    5.2 无线通信实验第119-124页
        5.2.1 基于RSSI的通信性能测试第119-122页
        5.2.2 实地通信测试第122-124页
    5.3 温室智能CO_2浓度调控测试第124-125页
    5.4 防结露测试第125-128页
        5.4.1 结露条件第126页
        5.4.2 植物叶片结露测试第126-127页
        5.4.3 传感器光路部分防结露性能测试第127-128页
    5.5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30-132页
    6.1 总结第130页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30-131页
    6.3 下一步工作与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41页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1-143页
致谢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GR氛围下异丁醇对直喷汽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下一篇:论国际投资中履行要求禁止规则的立法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