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光纤的单向文件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系统涉及的技术 | 第15-23页 |
·单光纤下物理传输通道的实现 | 第15-18页 |
·常用光通讯设备的连接方式 | 第15页 |
·单光纤连接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利用分光器建立单光纤物理传输通道 | 第16-18页 |
·单光纤下的软件传输通道的建立 | 第18-20页 |
·网络传输层协议的选择 | 第18页 |
·单光纤下软件传输通道的实现 | 第18-20页 |
·数据完整性检验技术 | 第20-22页 |
·CRC32 校验技术 | 第20-21页 |
·MD5 文件完整性校验技术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3-30页 |
·文件安全传输机制的定义 | 第23-25页 |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 第25-26页 |
·系统软件设计思想 | 第26-29页 |
·文件单向传输数据流程 | 第26-27页 |
·发送端程序总体设计 | 第27-28页 |
·接收端程序总体设计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系统传输协议的设计 | 第30-39页 |
·系统传输协议总体设计 | 第30-31页 |
·数据包类型及传输时序 | 第31页 |
·数据包的总体格式定义 | 第31-32页 |
·同步信号数据包定义 | 第32-34页 |
·文件传输起始数据包格式定义 | 第34-35页 |
·文件分块数据包格式定义 | 第35-36页 |
·文件传输结束数据包格式定义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 第39-63页 |
·系统软件程序的组成 | 第39-40页 |
·发送端主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第40-48页 |
·发送端程序的组成 | 第41-43页 |
·发送端程序实现界面 | 第43-44页 |
·检查发送目录功能模块 | 第44-45页 |
·发送文件功能模块 | 第45-47页 |
·接受重发文件指令功能模块 | 第47页 |
·发送同步信号功能模块 | 第47-48页 |
·接收端主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第48-53页 |
·接收端程序的组成 | 第48-50页 |
·接收端程序的实现界面 | 第50-51页 |
·接收文件功能模块 | 第51-53页 |
·接收同步信号功能模块 | 第53页 |
·导出需重发文件清单功能 | 第53页 |
·传输接口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第53-62页 |
·传输接口程序的结构 | 第54-56页 |
·文件发送接口设计 | 第56-58页 |
·文件接收接口设计 | 第58-61页 |
·同步信号发送接口设计 | 第61页 |
·同步信号接收接口设计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系统的性能测试与应用 | 第63-70页 |
·系统的性能测试情况 | 第63-66页 |
·系统测试目的 | 第63页 |
·系统测试环境 | 第63-64页 |
·系统性能测试方法与结果 | 第64-66页 |
·系统的应用 | 第66-69页 |
·内网杀毒软件病毒库自动更新 | 第67-68页 |
·单发多收 | 第68-69页 |
·远距离单向传输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