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立题依据 | 第7页 |
二、本课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三、研究意义及价值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主“真”——陈洪绶的文学思想 | 第12-17页 |
第一节 诗文当写真情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创作状态和诗文境界之“真”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痛苦与挣扎的底蕴——陈洪绶诗歌的思想内容 | 第17-38页 |
第一节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个人述怀诗 | 第17-23页 |
1、“数上京城恨未消”——功名之求 | 第17-19页 |
2、“越水吴山染不轻”——山水情怀 | 第19-23页 |
第二节 老杜遗魂——时事诗 | 第23-26页 |
第三节 放浪与忠义——女性诗 | 第26-29页 |
1、“桃花马上董飞仙”——咏歌伶妓女 | 第27-28页 |
2、“心疼未释君王恨”——书忠义之女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友情和亲情之念——寄达与怀亲诗 | 第29-33页 |
1、“梅花初发扣子庐”——友人之念 | 第29-31页 |
2、“夜雨修篁长枕情”——亲人之思 | 第31-33页 |
第五节 “画写物外形,诗传画中意”——题画诗 | 第33-38页 |
1、诗与画的呼应 | 第34-35页 |
2、诗与画的互补 | 第35-38页 |
第三章 不事雕琢,真情流露——陈洪绶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38-45页 |
第一节 风格多样,莫名一格 | 第38-41页 |
1、郁结忧愤 | 第38-39页 |
2、率真直趣 | 第39-40页 |
3、奇谲瑰丽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言语通俗,不律词格 | 第41-42页 |
第三节 至性所关,直抒胸臆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有感于中,笔带情感——陈洪绶的散文 | 第45-51页 |
第一节 文写性灵,情溢于辞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叙述简洁,议论精密 | 第46-48页 |
第三节 赞而不谀,歌颂节义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