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医疗建筑和保健建筑论文

医养结合模式下机构养老设施医疗康复功能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中国特色老龄化现状第10-12页
        1.1.2 社会医疗资源匮乏第12页
        1.1.3 政府支持导向和规范制定第12-13页
        1.1.4 养老产业的混乱落后第13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5页
        1.2.1 机构养老设施第13-14页
        1.2.2 老年人阶段类型第14-15页
        1.2.3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第15页
    1.3 相关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养老模式相关研究第15-16页
        1.3.2 养老设施规范标准研究第16页
        1.3.3 医养结合相关研究第16-17页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第17-18页
        1.4.1 研究对象第17-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5.1 研究目的第18页
        1.5.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9-22页
        1.6.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6.2 章节简介第20-21页
        1.6.3 研究框架第21-22页
第二章 机构养老设施调研与相关特征第22-38页
    2.1 老人相关基础特征第22-25页
        2.1.1 生理特征第22页
        2.1.2 心理特征第22-23页
        2.1.3 求医行为特征第23-25页
    2.2 机构养老设施调研第25-37页
        2.2.1 调研目的与内容第25-26页
        2.2.2 调研基本情况第26-35页
        2.2.3 调研情况总结第35-37页
    2.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设施功能配置研究第38-60页
    3.1 医养结合模式概述第38-43页
        3.1.1 医养结合模式概念第38-40页
        3.1.2 医养结合模式可行性分析第40-42页
        3.1.3 开创三方共赢局面第42-43页
    3.2 医养结合模式定位与思路第43-46页
        3.2.1 指导思想和目标第43页
        3.2.2 理念定位和性质第43-44页
        3.2.3 实现形式和内容第44-46页
    3.3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设施空间形态第46-49页
        3.3.1 紧邻型空间形态第46-47页
        3.3.2 吸纳型空间形态第47页
        3.3.3 融合型空间形态第47-48页
        3.3.4 依托型空间形态第48-49页
    3.4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设施功能配置需求第49-57页
        3.4.1 功能空间类型划分第49-50页
        3.4.2 功能空间配置影响因素第50-52页
        3.4.3 功能空间配置遵循原则第52-53页
        3.4.4 功能空间配置整体需求第53-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60页
第四章 医疗康复功能空间适宜性设计第60-84页
    4.1 基本诊疗功能空间适宜性设计第60-66页
        4.1.1 基本诊疗空间组合模式第60-61页
        4.1.2 基本诊疗空间设计第61-66页
    4.2 康复理疗功能空间适宜性设计第66-71页
        4.2.1 康复理疗空间组合模式第67-68页
        4.2.2 康复理疗空间设计第68-71页
    4.3 护理照料功能空间适宜性设计第71-79页
        4.3.1 护理照料空间组合模式第72-74页
        4.3.2 护理照料空间设计第74-79页
    4.4 案例分析——归“院”田居养老院改造第79-83页
        4.4.1 项目概况及整体理念第79-81页
        4.4.2 医疗康复空间设计第81-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附录第88-94页
后记第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焦虑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内地藏族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及其与汉语熟练程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