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助听器的降噪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助听器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数字助听器 | 第16-17页 |
1.3.2 降噪方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助听器降噪基础 | 第20-30页 |
2.1 语音和噪声特性 | 第20-21页 |
2.1.1 语音的特性 | 第20页 |
2.1.2 人耳感知特性 | 第20-21页 |
2.1.3 噪声的特性 | 第21页 |
2.2 常见降噪方法介绍 | 第21-25页 |
2.2.1 基于短时谱估计的方法 | 第21-23页 |
2.2.2 基于听觉掩蔽的方法 | 第23-24页 |
2.2.3 基于方向性麦克风的降噪方法 | 第24-25页 |
2.3 语音质量评价方法 | 第25-28页 |
2.3.1 主观评价 | 第25-26页 |
2.3.2 客观评价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噪声功率谱估计算法研究 | 第30-46页 |
3.1 基于VAD的噪声估计方法 | 第30-34页 |
3.1.1 常用VAD检测方法介绍 | 第30-32页 |
3.1.2 基于改进谱熵的VAD检测方法 | 第32-34页 |
3.2 基于连续更新噪声谱的估计方法 | 第34-39页 |
3.2.1 最小值统计算法 | 第34-37页 |
3.2.2 最小值约束递归平均算法 | 第37-39页 |
3.3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39-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基于听觉掩蔽效应的降噪方法研究 | 第46-66页 |
4.1 人耳的听觉掩蔽效应 | 第46-50页 |
4.1.1 听觉掩蔽效应介绍 | 第46-47页 |
4.1.2 听觉掩蔽阈值计算 | 第47-50页 |
4.2 听觉掩蔽效应在降噪中的应用 | 第50-55页 |
4.2.1 感知滤波器方法 | 第50-52页 |
4.2.2 听觉掩蔽效应与谱减法相结合的方法 | 第52-53页 |
4.2.3 基于噪声被掩蔽概率的方法 | 第53-55页 |
4.3 基于感知滤波器的改进方法 | 第55-59页 |
4.3.1 问题描述 | 第55-57页 |
4.3.2 改进方法—权重感知滤波器 | 第57-59页 |
4.4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59-65页 |
4.4.1 实验仿真 | 第59-62页 |
4.4.2 性能分析 | 第62-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基于方向性麦克风的降噪方法研究 | 第66-90页 |
5.1 基本原理介绍 | 第66-71页 |
5.1.1 声场模型 | 第66页 |
5.1.2 方向性麦克风 | 第66-71页 |
5.2 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 | 第71-78页 |
5.2.1 一阶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 | 第71-75页 |
5.2.2 二阶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 | 第75-78页 |
5.3 基于一阶和二阶的改进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 | 第78-80页 |
5.3.1 低频滚降与白噪声增益问题 | 第78-79页 |
5.3.2 混合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 | 第79-80页 |
5.4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80-88页 |
5.4.1 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5.4.2 仿真结果 | 第81-85页 |
5.4.3 性能分析 | 第85-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助听器算法实现 | 第90-98页 |
6.1 数字助听器系统搭建 | 第90-91页 |
6.1.1 硬件平台介绍 | 第90页 |
6.1.2 系统软件平台 | 第90-91页 |
6.2 助听器算法的移植与实现 | 第91-94页 |
6.2.1 算法的移植 | 第91-93页 |
6.2.2 上位机软件 | 第93-94页 |
6.3 降噪算法效果测试 | 第94-97页 |
6.3.1 测试系统组成 | 第94-95页 |
6.3.2 测试步骤与结果分析 | 第95-9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7.1 总结 | 第98页 |
7.2 展望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