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高比表面积TiO2/贵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TiO_2的结构和光解水制氢催化反应机理第12-14页
        1.2.1 TiO_2的结构第12-13页
        1.2.2 TiO_2的光解水制氢催化反应机理第13-14页
    1.3 TiO_2改性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14-27页
        1.3.1 TiO_2的金属离子掺杂第14-16页
        1.3.2 TiO_2的非金属元素掺杂第16-19页
        1.3.3 TiO_2的共掺杂修饰第19-21页
        1.3.4 染料敏化第21-23页
        1.3.5 半导体复合第23-25页
        1.3.6 负载贵金属助催化剂第25-27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7-29页
        1.4.1 选题思路第27页
        1.4.2 研究内容第27页
        1.4.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药品、仪器及表征第29-31页
    2.1 实验主要药品第29页
    2.2 光解水制氢方法第29-30页
    2.3 实验仪器第30-31页
第三章 TiO_2量子点的合成及光催化制氢性能评价第31-39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实验部分第31-33页
        3.2.1 样品的制备第31-32页
        3.2.2 样品的表征第32-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37页
        3.3.1 样品的XRD图谱分析第33页
        3.3.2 样品的TEM结果分析第33-34页
        3.3.3 样品的固体UV-vis DRS结果分析第34页
        3.3.4 样品的BET测试第34-35页
        3.3.5 样品的热重分析第35-36页
        3.3.6 样品的傅里叶中远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第36页
        3.3.7 样品的光催化制氢性能的研究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Ag-TiO_2的合成以及光催化制氢性能的评价第39-51页
    4.1 前言第39-40页
    4.2 实验部分第40-41页
        4.2.1 样品的制备第40页
        4.2.2 样品的表征第40-4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1-50页
        4.3.1 XRD图谱分析第41-42页
        4.3.2 EDS元素分析第42-43页
        4.3.3 样品的TEM结果分析第43-44页
        4.3.4 样品的粒径分布统计分析第44页
        4.3.5 样品的Zeta电位结果分析第44-45页
        4.3.6 样品的固体UV-vis DRS结果分析第45-46页
        4.3.7 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结果分析第46页
        4.3.8 样品的热重分析第46-47页
        4.3.9 样品的XPS分析第47-48页
        4.3.10 样品的傅里叶中远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第48-49页
        4.3.11 样品的光催化制氢性能的研究第49-50页
        4.3.12 样品的光催化机理分析第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Au-TiO_2合成及光催化制氢性能的评价第51-63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实验部分第51-52页
        5.2.1 样品的制备第51-52页
        5.2.2 样品的表征第5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2-60页
        5.3.1 样品的XRD图谱分析第52-53页
        5.3.2 样品的TEM结果分析第53-54页
        5.3.3 样品的粒径分布统计分析第54页
        5.3.4 样品的Zeta电位结果分析第54-55页
        5.3.5 样品的固体UV-vis DRS结果分析第55-56页
        5.3.6 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结果分析第56-57页
        5.3.7 样品的热重分析第57-58页
        5.3.8 样品的XPS分析第58-59页
        5.3.9 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第59-60页
        5.3.10 样品的光催化制氢性能的研究第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页
    6.2 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塑壳断路器灭弧室隔弧片的自动冲压设计
下一篇:现代汉语量词“把”的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