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制度背景 | 第10页 |
1.1.2 实践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刑事速裁程序中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基础理论 | 第18-23页 |
2.1 刑事速裁程序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1 "速裁"的内涵 | 第18页 |
2.1.2 刑事速裁程序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刑事速裁程序中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价值 | 第19-23页 |
2.2.1 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 | 第19-20页 |
2.2.2 刑事速裁程序保障被追诉人权利是人权保障的需要 | 第20-22页 |
2.2.3 速裁程序保障被追诉人权利是被追诉人基本诉讼权利的需要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速裁程序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现状及其成因 | 第23-33页 |
3.1 被追诉人知悉权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 第23-25页 |
3.1.1 被追诉人的知悉权现状 | 第23-24页 |
3.1.2 知悉权现状成因分析 | 第24-25页 |
3.2 被追诉人程序选择权现状及其成因 | 第25-27页 |
3.2.1 被追诉人程序选择权不完整 | 第25-26页 |
3.2.2 程序回转权缺失 | 第26页 |
3.2.3 程序选择权受损成因分析 | 第26-27页 |
3.3 被追诉人辩护权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7-31页 |
3.3.1 自我辩护权行使困难 | 第28页 |
3.3.2 缺乏指定辩护 | 第28-29页 |
3.3.3 值班律师制度虚置,辩护权流于形式 | 第29-30页 |
3.3.4 辩护权行使效果差的成因分析 | 第30-31页 |
3.4 量刑优待权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3.4.1 无明确具体的量刑标准 | 第31页 |
3.4.2 被追诉人量刑优待权意识薄弱 | 第31-32页 |
3.4.3 量刑标准模糊的原因分析 | 第32页 |
3.4.4 被追诉人量刑优待权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域外刑事速裁程序对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现状及其评析 | 第33-43页 |
4.1. 大陆法系的刑事速裁权利保障现状 | 第33-35页 |
4.1.1 德国 | 第33-34页 |
4.1.2 日本 | 第34-35页 |
4.2 英美法系的刑事速裁对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 | 第35-38页 |
4.2.1 美国 | 第35-36页 |
4.2.2 英国 | 第36-38页 |
4.3 对域外刑事速裁程序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分析对比 | 第38-43页 |
4.3.1 各国刑事速裁程序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相同点 | 第38-40页 |
4.3.2 各国刑事速裁程序保障被追诉人权利的差异 | 第40-43页 |
第五章 构建刑事速裁程序中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体系 | 第43-49页 |
5.1 确保被追诉人能够充分行使知悉权 | 第43页 |
5.1.1 明确司法机关的保障义务 | 第43页 |
5.1.2 设置程序性制裁措施提供救济 | 第43页 |
5.2 保障被追诉人享有完整的程序选择权 | 第43-44页 |
5.2.1 通过立法明确规定被追诉人的程序启动权 | 第43-44页 |
5.2.2 为被追诉人提供救济措施 | 第44页 |
5.3 完善被追诉人辩护权的法律帮助机制 | 第44-46页 |
5.3.1 被追诉人的自我辩护 | 第44-45页 |
5.3.2 完善速裁程序启动前被追诉人辩护权的保障 | 第45页 |
5.3.3 完善速裁程序启动后被追诉人辩护权的保障 | 第45-46页 |
5.4 建立明确的量刑规范化机制 | 第46-49页 |
5.4.1 统一明确的量刑建议标准 | 第46-47页 |
5.4.2 加强量刑幅度的规范化建设 | 第47-48页 |
5.4.3 加强被追诉人量刑优待权的意识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