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行为保全内涵阐释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3-20页 |
(一) 行为保全概念的提出 | 第13页 |
(二) 行为保全内涵的界定 | 第13-17页 |
1. 强制措施说 | 第14页 |
2. 非讼程序说 | 第14-15页 |
3. 临时救济说 | 第15页 |
4. 执行程序说 | 第15-16页 |
5. 特别诉讼程序说 | 第16-17页 |
(三) 行为保全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7-20页 |
1. 行为保全与财产保全 | 第18页 |
2. 行为保全与先予执行 | 第18-20页 |
二、两大法系中典型国家行为保全制度图景 | 第20-29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行为保全制度 | 第20-23页 |
1. 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假处分制度 | 第20-22页 |
2. 法国的紧急审理程序 | 第22-23页 |
3. 俄国的诉讼保全制度 | 第23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行为保全制度 | 第23-26页 |
1. 英国的中间禁制令 | 第23-24页 |
2. 美国的禁制令 | 第24-26页 |
(三) 域外行为保全立法评析 | 第26-29页 |
三、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9-37页 |
(一) 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9-31页 |
(二)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行为保全制度的立法设计 | 第31-33页 |
1. 海事法的突破 | 第31页 |
2. 知识产权法的迈进 | 第31-32页 |
3. 民事诉讼法的创设 | 第32-33页 |
(三)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行为保全制度的立法检讨 | 第33-37页 |
1. 行为保全界定不明晰,保全制度体系混乱 | 第33-34页 |
2. 程序规定过于抽象、笼统 | 第34页 |
3. 原被告双方利益权衡存在偏差 | 第34-35页 |
4. 保全错误的救济手段保障不足 | 第35-37页 |
四、完善行为保全制度的立法构想 | 第37-52页 |
(一) 行为保全的适用条件 | 第37-40页 |
1. 行为保全适用的一般要件 | 第38-39页 |
2. 行为保全适用的实质要件 | 第39-40页 |
(二) 行为保全的审查 | 第40-44页 |
1. 审查主体 | 第41-42页 |
2. 审查方式 | 第42-43页 |
3. 审查标准——疏明 | 第43页 |
4. 审查结果——裁定 | 第43-44页 |
(三) 行为保全的担保 | 第44-46页 |
1. 担保的适用条件 | 第44-45页 |
2. 担保方式 | 第45页 |
3. 担保数额 | 第45-46页 |
(四) 行为保全的执行 | 第46-48页 |
1. 执行主体 | 第46-47页 |
2. 执行措施 | 第47-48页 |
(五) 行为保全的救济与解除 | 第48-52页 |
1. 行为保全的救济 | 第48-50页 |
2. 行为保全的解除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