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1 道德伪善 | 第9-16页 |
1.1.1 道德伪善的定义 | 第9-10页 |
1.1.2 道德伪善的产生机制 | 第10-12页 |
1.1.3 道德伪善的影响因素 | 第12-15页 |
1.1.4 道德伪善的实证研究范式 | 第15页 |
1.1.5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1.2 认知负荷对情绪与道德伪善中的影响 | 第16-20页 |
1.2.1 认知负荷任务 | 第16页 |
1.2.2 认知负荷对情绪的调节 | 第16-18页 |
1.2.3 认知负荷与道德伪善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18-20页 |
2 实证研究:不同情绪对道德伪善的影响: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 | 第20-22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0-21页 |
2.2 研究创新 | 第21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3 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 | 第22-37页 |
3.1 实验一:认知负荷在愤怒情绪与道德伪善的调节作用 | 第22-30页 |
3.1.1 实验目的 | 第22页 |
3.1.2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3.1.4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3.2 实验二认知负荷在内疚情绪与道德伪善的调节作用 | 第30-37页 |
3.2.1 实验目的 | 第30页 |
3.2.2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3.2.4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4 综合讨论与结论 | 第37-42页 |
4.1 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 第37页 |
4.2 不同特定情绪对道德伪善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 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 | 第38-39页 |
4.4 研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 第39-40页 |
4.5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第40-41页 |
4.6 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附录1 | 第50-51页 |
附录2 | 第51-57页 |
附录3 | 第57-58页 |
附录4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