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注气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注CO_2油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CO_2驱油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路线 | 第15-16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1 主要完成工作 | 第16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CO_2驱油机理 | 第17-22页 |
2.1 CO_2驱油机理 | 第17-19页 |
2.1.1 降低原油粘度 | 第17页 |
2.1.2 改善流度比 | 第17页 |
2.1.3 原油体积膨胀 | 第17-18页 |
2.1.4 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烃 | 第18页 |
2.1.5 降低界面张力 | 第18页 |
2.1.6 溶解气驱 | 第18页 |
2.1.7 混相效应 | 第18-19页 |
2.2 CO_2驱替类型 | 第19-20页 |
2.2.1 CO_2混相驱 | 第19-20页 |
2.2.2 CO_2非混相驱 | 第20页 |
2.3 CO_2驱注入方式 | 第20-22页 |
2.3.1 连续注CO_2气体 | 第20-21页 |
2.3.2 注碳酸水 | 第21页 |
2.3.3 水、CO_2段塞交替注入 | 第21页 |
2.3.4 CO_2和水同时注入 | 第21-22页 |
第3章 低渗透S油藏注CO_2适宜性分析研究 | 第22-35页 |
3.1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 第22-23页 |
3.2 注CO_2适宜性分析 | 第23-32页 |
3.3 S油藏地质及开发概况 | 第32-35页 |
第4章 S油藏CO_2驱相态特性研究 | 第35-57页 |
4.1 注CO_2原油相态研究 | 第35-47页 |
4.1.1 相平衡理论 | 第35-38页 |
4.1.2 原油PVT相态特征拟合 | 第38-41页 |
4.1.3 注入气原油相态特征拟合 | 第41-47页 |
4.2 CO_2驱实验拟合研究 | 第47-57页 |
4.2.1 细管实验拟合 | 第47-49页 |
4.2.2 长岩心驱替实验拟合 | 第49-57页 |
第5章 CO_2驱数值模拟应用研究 | 第57-74页 |
5.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 第57-62页 |
5.1.1 模型网格系统 | 第57页 |
5.1.2 模型储量参数 | 第57-58页 |
5.1.3 模型历史拟合 | 第58-59页 |
5.1.4 模型剩余油分布规律 | 第59-62页 |
5.2 模型继续注水开发模拟 | 第62-64页 |
5.3 对比不同驱替介质驱油效果 | 第64-65页 |
5.4 CO_2驱油藏敏感性分析 | 第65-74页 |
5.4.1 CO_2驱不同注入速度分析 | 第65-67页 |
5.4.2 不同气水交替周期分析 | 第67-69页 |
5.4.3 气水交替不同段塞数目分析 | 第69-71页 |
5.4.4 注气时机敏感性分析 | 第71-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5页 |
6.1 结论 | 第74页 |
6.2 建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