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 | 第10页 |
1.2 传统污水脱氮法 | 第10-11页 |
1.3 污水资源化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微生物燃料电池概述 | 第12-16页 |
1.4.1 MFC的定义 | 第12页 |
1.4.2 MFC的组成 | 第12-14页 |
1.4.3 MFC的分类 | 第14-15页 |
1.4.4 MFC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4.5 MFC的优势 | 第16页 |
1.5 MFC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1 MFC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2 MFC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6 MFC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1.6.1 生物传感器 | 第18页 |
1.6.2 低成本发展 | 第18页 |
1.6.3 放大研究 | 第18-19页 |
1.6.4 医学研究 | 第19页 |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9-21页 |
1.7.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7.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MFC实验装置 | 第21-22页 |
2.1.1 MFC强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实验装置 | 第21-22页 |
2.1.2 分开进水实验装置 | 第22页 |
2.2 反应器的接种与启动 | 第22-23页 |
2.3 数据采集与实验分析方法 | 第23页 |
2.3.1 化学分析 | 第23页 |
2.3.2 电化学分析 | 第23页 |
2.4 MFC性能参数及计算方法 | 第23-27页 |
2.4.1 电池内阻与极化曲线 | 第23-24页 |
2.4.2 电流密度与功率密度 | 第24-25页 |
2.4.3 库伦效率 | 第25-27页 |
第三章 MFC强化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 | 第27-36页 |
3.1 进水组分与运行条件 | 第27-28页 |
3.1.1 进水组分 | 第27页 |
3.1.2 运行条件 | 第27-2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3.2.1 MFC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启动 | 第28-30页 |
3.2.2 MFC短程硝化反硝化稳定运行及性能分析 | 第30-32页 |
3.2.3 MFC强化短程硝化反硝化机理分析 | 第32-34页 |
3.2.4 MFC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破坏 | 第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外接电阻对MFC性能影响 | 第36-41页 |
4.1 进水组分与运行条件 | 第36-37页 |
4.1.1 进水组分 | 第36页 |
4.1.2 运行条件 | 第36-3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4.2.1 阴极出水随外阻的变化情况 | 第37-38页 |
4.2.2 缺氧池出水随外阻的变化情况 | 第38-39页 |
4.2.3 MFC产电性能及库伦效率 | 第39-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分开进水MFC性能研究 | 第41-49页 |
5.1 进水组分与运行条件 | 第41页 |
5.1.1 进水组分 | 第41页 |
5.1.2 运行条件 | 第41页 |
5.2 氨氮的迁移及转化过程 | 第41-4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5.3.1 不同C/N下反应器脱氮性能对比 | 第42-43页 |
5.3.2 不同C/N下反应器产电性能对比 | 第43-45页 |
5.3.3 不同氨氮浓度下极化曲线的对比 | 第45-47页 |
5.3.4 阴极曝气前后反应器性能变化 | 第47-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建议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