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24页 |
| 1.1 课题背景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8-12页 |
| 1.1.1 课题背景 | 第8-11页 |
| 1.1.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4页 |
| 1.2.1 城市空间防卫性研究 | 第12-15页 |
| 1.2.2 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 | 第15-19页 |
| 1.2.3 数值模拟技术问题研究 | 第19-21页 |
| 1.2.4 设计及评估方法研究 | 第21-24页 |
| 2 设计方法及规范简介 | 第24-32页 |
| 2.1 设计方法 | 第24-27页 |
| 2.2 欧美抗连续倒塌规范概览 | 第27-32页 |
| 2.2.1 美国规范 | 第27-29页 |
| 2.2.2 英国规范 | 第29-30页 |
| 2.2.3 欧洲规范 | 第30-32页 |
| 3 GSA2013线性静力法设计流程及应用实例 | 第32-55页 |
| 3.1 适用性判断 | 第33-35页 |
| 3.1.1 GSA2013的适用范围 | 第33-34页 |
| 3.1.2 线性静力法的适用条件 | 第34-35页 |
| 3.2 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 3.2.1 关键柱的移除 | 第35-36页 |
| 3.2.2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 3.3 构件m值计算 | 第37-40页 |
| 3.4 荷载组合 | 第40-42页 |
| 3.5 失效判定准则 | 第42-44页 |
| 3.5.1 整体结构的判定准则 | 第42-43页 |
| 3.5.2 构件的判定准则 | 第43-44页 |
| 3.6 构件应力比校核 | 第44-52页 |
| 3.7 结构冗余度校核 | 第52-55页 |
| 4 截面尺寸对应力比的影响研究 | 第55-72页 |
| 4.1 调整L1 | 第55-58页 |
| 4.2 调整L2 | 第58-60页 |
| 4.3 调整L3 | 第60-63页 |
| 4.4 调整Z1 | 第63-67页 |
| 4.5 调整Z2 | 第67-71页 |
| 4.6 小结 | 第71-72页 |
| 5 关键柱刚度退化过程研究 | 第72-80页 |
| 5.1 5-A柱失效情况 | 第72-76页 |
| 5.1.1 梁的变化规律 | 第72-73页 |
| 5.1.2 柱的变化规律 | 第73-76页 |
| 5.2 10-A柱失效情况 | 第76-79页 |
| 5.2.1 梁的变化规律 | 第76-77页 |
| 5.2.2 柱的变化规律 | 第77-79页 |
| 5.3 小结 | 第79-80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