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铸造论文--铸造工艺论文

反重力铸造充型过程的水力学特征和氧化膜卷入机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1.1 课题背景第15-16页
    1.2 反重力铸造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22页
        1.2.1 反重力铸造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第16-18页
        1.2.2 反重力铸造技术的工艺研究第18-22页
    1.3 氧化膜缺陷的研究现状第22-31页
        1.3.1 氧化膜的存在形式第22-24页
        1.3.2 氧化膜的卷入第24-27页
        1.3.3 氧化膜的愈合第27-30页
        1.3.4 氧化膜缺陷对铸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0-31页
    1.4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2章 计算模型和实验方法第33-42页
    2.1 VOF两相流计算模型第33-36页
        2.1.1 控制方程组的数学描述第33-34页
        2.1.2 自由表面的处理第34页
        2.1.3 表面张力的处理第34-35页
        2.1.4 湍流模型第35-36页
    2.2 实验设备第36-38页
        2.2.1 反重力铸造装置第36-37页
        2.2.2 粒子图像测速仪第37-38页
        2.2.3 X射线实时成像设备第38页
    2.3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8-40页
        2.3.1 水模拟介质及实验方法第38-40页
        2.3.2 铝合金材料、铸型材料及实验方法第40页
    2.4 分析测试方法第40-42页
        2.4.1 组织结构表征第40页
        2.4.2 力学性能测试第40-42页
第3章 反重力铸造充型过程水力学特征的模拟研究第42-68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计算模型第42-45页
        3.2.1 反重力充型两相流模型的建立第42-43页
        3.2.2 与PROCAST模型对比第43-44页
        3.2.3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第44-45页
    3.3 型腔截面变化对浇口速度的影响第45-64页
        3.3.1 突扩结构充型过程浇口速度的变化规律第46-55页
        3.3.2 渐扩结构充型过程浇口速度的变化规律第55-58页
        3.3.3 突缩结构充型过程浇口速度的变化规律第58-62页
        3.3.4 渐缩结构充型过程浇口速度的变化规律第62-64页
    3.4 水模拟实验验证第64-67页
        3.4.1 突扩结构充型过程浇口速度变化规律的水模拟验证第64-66页
        3.4.2 渐扩结构充型过程浇口速度变化规律的水模拟验证第66-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4章 反重力铸造的充型形态和氧化膜卷入机制第68-98页
    4.1 引言第68页
    4.2 浇口速度对充型形态的影响第68-77页
        4.2.1 升液阶段的充型形态第68-69页
        4.2.2 匀加速充型对充型形态的影响第69-73页
        4.2.3 浇口速度快降低对充型形态的影响第73-77页
    4.3 反重力铸造过程中的氧化膜缺陷第77-89页
        4.3.1 升液阶段的氧化膜破碎过程第77-79页
        4.3.2 氧化膜的卷入机制第79-87页
        4.3.3 表面裂纹的形成过程第87-89页
    4.4 实验验证第89-96页
        4.4.1 水模拟实验验证第89-93页
        4.4.2 突扩结构氧化膜卷入过程的实验验证第93-96页
    4.5 本章小节第96-98页
第5章 反重力铸造中的浇注系统结构第98-134页
    5.1 引言第98页
    5.2 传统浇道在反重力条件下的充填行为第98-125页
        5.2.1 阻流式结构的反重力充填过程第99-102页
        5.2.2 分层式结构的反重力充填过程第102-104页
        5.2.3 T形结构的反重力充填过程第104-115页
        5.2.4 T形结构在反重力铸造中的应用第115-125页
    5.3 适用于反重力铸造的浇道结构第125-130页
        5.3.1 Y形结构的充填过程第125-126页
        5.3.2 阶梯式结构的充填过程第126-127页
        5.3.3 浇口盆结构的充填过程第127-128页
        5.3.4 非线性加压及液面悬停第128-130页
    5.4 基于智能控制的非线性液面加压控制系统第130-132页
        5.4.1 控制系统设计第130页
        5.4.2 带斜率预测因子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第130-132页
    5.5 本章小节第132-134页
结论第134-135页
创新点第135页
工作展望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个人简历第149-150页
附件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稀疏线阵平面扫描方式的二维毫米波成像算法研究
下一篇:先天性巨结肠症中Neuroligin2基因的表达及相关血浆GABA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