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面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辽宁省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分析与典型技术试验验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预防性养护技术与路面管理系统融合方法第16-36页
    2.1 程序总体框架第18-33页
        2.1.1 基础数据管理第20-22页
        2.1.2 检测数据管理第22-23页
        2.1.3 分析评价与预测第23-28页
        2.1.4 养护方案推荐第28-32页
        2.1.5 地理信息平台第32页
        2.1.6 程序管理模块第32-33页
    2.2 预防性养护指标体系第33-36页
        2.2.1 预防性养护措施第33-35页
        2.2.2 控制指标第35-36页
第3章 辽宁省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模型参数拟合分析第36-56页
    3.1 控制指标模型参数拟合第36-50页
        3.1.1 采用负指数模型拟合第36-40页
        3.1.2 采用上海模型拟合第40-45页
        3.1.3 采用修正S模型拟合第45-50页
    3.2 单值触发指标模型参数拟合第50-55页
    3.3 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预防性养护指标评价体系第56-67页
    4.1 控制指标第56-60页
        4.1.1 路面结构强度PSSI第56-58页
        4.1.2 路面平整度RQI第58-59页
        4.1.3 路面破损PCI第59页
        4.1.4 路面车辙深度RDI第59-60页
    4.2 单值触发指标第60-63页
        4.2.1 车辙RD第60-61页
        4.2.2 裂缝率CR第61-62页
        4.2.3 功能性破损FDR第62-63页
        4.2.4 抗滑性能SFC第63页
    4.3 工程实例第63-67页
        4.3.1 锦阜高速公路概况第63-64页
        4.3.2 路面技术状况综合指标第64-65页
        4.3.3 预防性养护单值触发指标第65页
        4.3.4 预防性养护技术选择第65-67页
第5章 微表处加速加载试验验证第67-88页
    5.1 试验概况第67-71页
        5.1.1 路面结构第67-69页
        5.1.2 微表处施工第69-70页
        5.1.3 工作内容第70-71页
    5.2 加载方案及其实施第71-74页
        5.2.1 试验条件第71-73页
        5.2.2 加载方案第73-74页
        5.2.3 环境模拟第74页
    5.3 微表处路面服务功能检测及其结果第74-83页
        5.3.1 抗车辙能力第74-78页
        5.3.2 抗滑能力第78-79页
        5.3.3 防水性能第79-81页
        5.3.4 路面破损第81-83页
    5.4 微表处与原路面协同变形能力监测第83-85页
        5.4.1 技术指标第83页
        5.4.2 应变波谱第83-85页
        5.4.3 变形特性第85页
    5.5 结论与建议第85-88页
        5.5.1 结论第85-87页
        5.5.2 建议第87-88页
第6章 预防性养护技术使用效果评价第88-95页
    6.1 微表处技术第88-90页
        6.1.1 微表处施工段落第88页
        6.1.2 路用性能对比分析第88-90页
        6.1.3 检测数据对比第90页
    6.2 超薄磨耗层技术第90-94页
        6.2.1 超薄磨耗层施工路段第91-93页
        6.2.2 检测数据第93-94页
    6.3 小结第94-95页
结论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个人简历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iO2包裹金属Core-Shell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探究
下一篇:矿用提升绞车关键部件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