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前言 | 第9-10页 |
1.2 全回转推进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全回转推进器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全回转推进器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全回转推进器主要部件的强度研究 | 第12-16页 |
1.3.1 螺旋桨强度分析方法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导管强度及结构设计研究 | 第14-15页 |
1.3.3 齿轮冲击研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3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全回转推进器表面压力分布与回转角度关系研究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水动力性能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2.2.1 控制方程 | 第18-19页 |
2.2.2 求解策略 | 第19页 |
2.2.3 结果描述方法 | 第19-20页 |
2.3 水动力数值计算 | 第20-23页 |
2.3.1 几何模型 | 第20页 |
2.3.2 计算域和边界条件 | 第20-21页 |
2.3.3 网格划分 | 第21-23页 |
2.4 水动力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2.4.1 推力系数与扭矩系数分析 | 第23-25页 |
2.4.2 表面压力分布规律 | 第25-27页 |
2.4.3 最大载荷工况选取 | 第27页 |
2.5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全回转推进器强度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 第28-44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表面压力载荷转换方法研究 | 第28-31页 |
3.2.1 插值方法 | 第29-30页 |
3.2.2 自动转换方法 | 第30-31页 |
3.3 螺旋桨强度分析模型 | 第31-33页 |
3.4 插值系数对载荷转换精度影响研究 | 第33-36页 |
3.5 网格匹配性对应力计算精度的影响研究 | 第36-43页 |
3.6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全回转推进器导管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 | 第44-62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导管强度分析 | 第44-49页 |
4.2.1 导管分析模型 | 第44-47页 |
4.2.2 导管表面压力载荷转换 | 第47-48页 |
4.2.3 导管结构应力分布 | 第48-49页 |
4.3 不同结构形式对导管强度的影响 | 第49-60页 |
4.3.1 两侧支架长度对导管强度的影响 | 第49-54页 |
4.3.2 加强筋板布置对导管强度的影响 | 第54-58页 |
4.3.3 顶部固定方式对导管强度的影响 | 第58-60页 |
4.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全回转推进器齿轮冲击载荷分析方法研究 | 第62-85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齿轮冲击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 第62-75页 |
5.2.1 引起齿轮冲击的因素 | 第63-64页 |
5.2.2 直齿圆柱齿轮冲击计算方法 | 第64-65页 |
5.2.3 弧齿锥齿轮冲击计算方法 | 第65-70页 |
5.2.4 全回转推进器传动齿轮冲击载荷分析 | 第70-75页 |
5.3 齿轮冲击对传动轴承载的影响研究 | 第75-78页 |
5.3.1 齿轮与传动轴的载荷传递关系 | 第75-76页 |
5.3.2 齿轮冲击对传动轴承载的影响规律 | 第76-78页 |
5.4 齿轮冲击对齿轮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 | 第78-83页 |
5.4.1 弧齿锥齿轮接触应力与弯曲应力 | 第78-81页 |
5.4.2 齿轮接触疲劳寿命预报 | 第81-82页 |
5.4.3 冲击载荷下的齿轮接触疲劳寿命 | 第82-83页 |
5.5 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创新点 | 第86页 |
6.3 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