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机制研究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四、选题的价值和创新 | 第13-14页 |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可能性 | 第15-20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理论可能 | 第15-16页 |
一、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 第15-16页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 第16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证明 | 第16-20页 |
一、准备阶段 | 第17页 |
二、开创阶段 | 第17-18页 |
三、发展阶段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要求 | 第20-2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要求 | 第20-21页 |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20-21页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要求 | 第21页 |
第二节 传统文化转型的要求 | 第21-23页 |
一、近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 第21-22页 |
二、现实国情的必然选择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需要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深化市场经济的需要 | 第23-26页 |
一、深化市场经济的内涵 | 第23-24页 |
二、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原理要义 | 第24-25页 |
三、“诚实守信”的思想内容概述 | 第25页 |
四、“诚实守信”思想对深化市场经济的价值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坚持科学发展的需要 | 第26-29页 |
一、科学发展的内涵 | 第26-27页 |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思想要义 | 第27-28页 |
三、“以人为本”的思想内容概述 | 第28-29页 |
四、“以人为本”思想对促进科学发展的价值 | 第29页 |
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 第29-32页 |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29-30页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要义 | 第30-31页 |
三、“天人合一”思想内容概述 | 第31-32页 |
四、“天人合一”思想对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 | 第32页 |
第四节 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 | 第32-37页 |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 第33页 |
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要义 | 第33-34页 |
三、“礼法合治”思想内容概述 | 第34-35页 |
四、“礼法合治”思想对依法治国的价值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方式 | 第37-43页 |
第一节 实践取向 | 第37-38页 |
一、理论的目的在于实践 | 第37-38页 |
二、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 第38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 第38-40页 |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第38-39页 |
二、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多层面的结合 | 第40-43页 |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式表达 | 第40-41页 |
二、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改造 | 第41页 |
三、传统理念的时代创新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