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视角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2.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3.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3.文献述评 | 第15页 |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5-17页 |
1.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5-16页 |
2.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0页 |
1.食品产业链的定义 | 第17页 |
2.食品质量安全的定义 | 第17页 |
3.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定义 | 第17-19页 |
4.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的定义 | 第19-20页 |
(二)食品安全预警理论 | 第20-23页 |
1.风险理论 | 第20-21页 |
2.安全预警理论 | 第21-23页 |
三、构建平顶山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现状 | 第23-30页 |
(一)平顶山市食品产业发展情况 | 第23-24页 |
1.基本概况 | 第23-24页 |
2.食品生产发展环境 | 第24页 |
(二)基于产业链的平顶山市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 第24-28页 |
1.种植养殖环节 | 第24-26页 |
2.生产加工环节 | 第26页 |
3.市场流通环节 | 第26-27页 |
4.餐饮消费环节 | 第27-28页 |
(三)平顶山市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 第28-30页 |
1.提高平顶山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需要 | 第28页 |
2.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28-29页 |
3.创建卫生文明城市的需要 | 第29-30页 |
四、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 第30-38页 |
(一)风险因素分类 | 第30-31页 |
(二)基于产业链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 第31-38页 |
1.原材料采购风险因素 | 第31-33页 |
2.生产加工环节风险因素 | 第33-35页 |
3.流通环节风险因素 | 第35-36页 |
4.消费环节风险因素 | 第36-38页 |
五、产业链视角下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 | 第38-58页 |
(一)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构建原则 | 第38-39页 |
(二)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9页 |
(三)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警限的设置 | 第39-46页 |
1.单一指标警限的设置 | 第40-46页 |
2.综合指数警限的设置 | 第46页 |
(四)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46-52页 |
1.层次分析法 | 第46-48页 |
2.灰色预测法 | 第48-49页 |
3.基于产业链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构建 | 第49-52页 |
(五)模型应用 | 第52-58页 |
六、加强平顶山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的政策建议 | 第58-62页 |
(一)完善平顶山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流程 | 第58-59页 |
(二)加强平顶山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建设的建议 | 第59-62页 |
1.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资源共享平台 | 第59-60页 |
2.建立专家团预警 | 第60页 |
3.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 第60页 |
4.加强食品小作坊管理 | 第60-61页 |
5.健全问题食品召回制度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