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政策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为例
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9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民族政策的理论来源 | 第19-40页 |
第一节 民族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 | 第21-33页 |
一、极端排满 | 第22-23页 |
二、五族共和 | 第23-25页 |
三、民族融合 | 第25-27页 |
四、民族平等 | 第27-30页 |
五、民族团结 | 第30-33页 |
第三节 蒋介石民族主义思想 | 第33-40页 |
一、根据孙中山五族共和,倡导五族联邦 | 第33-34页 |
二、提出国内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宗族宗支 | 第34-35页 |
三、强调恢复民族立国精神,养成民族性 | 第35-37页 |
四、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对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实践 | 第37-40页 |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管理内蒙古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 第40-54页 |
第一节 蒙藏委员会历史沿革 | 第40-42页 |
第二节 蒙藏委员会组织法及内部机构设置 | 第42-46页 |
一、蒙藏委员会组织法 | 第42-43页 |
二、蒙藏委员会的内部机构设置 | 第43-46页 |
第三节 蒙藏委员会在内蒙古地区设置的机构 | 第46-48页 |
一、蒙古台站管理局 | 第46-47页 |
二、内蒙古各地派驻专员 | 第47-48页 |
三、内蒙古归化办事处 | 第48页 |
四、蒙旗宣化使公署 | 第48页 |
第四节 蒙藏委员会施政纲领和主要工作 | 第48-54页 |
一、蒙藏委员会施政纲领 | 第48-50页 |
二、蒙藏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 第50-54页 |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对内蒙古地区的治理 | 第54-86页 |
第一节 政治政策 | 第54-69页 |
一、改热、察、绥三特别行政区为省 | 第54-57页 |
二、保留蒙古盟旗旧制度 | 第57-61页 |
三、允许蒙古地方自治 | 第61-69页 |
第二节 经济政策 | 第69-74页 |
一、移民实边 | 第69-72页 |
二、放垦蒙地 | 第72-74页 |
第三节 教育政策 | 第74-80页 |
一、南京国民政府在内蒙古地区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 第75页 |
二、南京国民政府推进内蒙古教育的主要措施 | 第75-80页 |
第四节 宗教政策 | 第80-86页 |
一、用法律保障各族人民信教自由 | 第80-81页 |
二、对汉传佛教的管理 | 第81-82页 |
三、对藏传佛教的管理 | 第82-84页 |
四、对伊斯兰教的管理 | 第84页 |
五、对基督教的管理 | 第84-86页 |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在内蒙古地区统治的结束 | 第86-93页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对东蒙的接收和蒙旗复员 | 第86-88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 | 第88-91页 |
一、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民族问题的方针 | 第88-89页 |
二、解散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 | 第89页 |
三、组织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 第89-90页 |
四、召开承德会议 | 第90-91页 |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 | 第91-93页 |
一、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 | 第91-92页 |
二、内蒙古全境解放 | 第92-93页 |
结语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