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镁合金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镁及镁合金材料的特点 | 第10-11页 |
| 1.2.2 镁合金的分类 | 第11-13页 |
| 1.3 镁合金的焊接性 | 第13页 |
| 1.4 堆焊修复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4.1 高能束粉末堆焊制造技术 | 第13-14页 |
| 1.4.2 电弧堆焊成形技术 | 第14-17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 第18-24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 2.2 试验设备 | 第18页 |
| 2.3 数据采集系统 | 第18-20页 |
| 2.3.1 高速摄像系统 | 第19页 |
| 2.3.2 电信号采集系统 | 第19-20页 |
| 2.4 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 第20页 |
| 2.5 硬度分析测试 | 第20-21页 |
| 2.6 耐腐蚀性测试 | 第21-23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镁合金CMT焊接过程稳定性 | 第24-38页 |
| 3.1 焊接参数的设定 | 第24-25页 |
| 3.2 典型的CMT电信号 | 第25-26页 |
| 3.3 焊接参数对镁合金CMT焊接稳定性的影响 | 第26-36页 |
| 3.3.1 送丝速度对DC-CMT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 第26-29页 |
| 3.3.2 送丝速度对pulsed-CMT焊接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 第29-33页 |
| 3.3.3 CMT程序下镁合金焊丝熔滴过渡的特点 | 第33-36页 |
| 3.4 不同焊接参数下的焊缝成形 | 第36-3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镁合金CMT单道堆焊 | 第38-51页 |
| 4.1 CMT模式和送丝速度的选择 | 第38-39页 |
| 4.2 表面成形 | 第39-41页 |
| 4.3 焊接速度对单道堆焊层组织的影响 | 第41-48页 |
| 4.3.1 AZ31B母材组织 | 第41-42页 |
| 4.3.2 焊缝区组织 | 第42-46页 |
| 4.3.3 热影响区组织 | 第46-48页 |
| 4.4 焊接速度对堆焊层显微硬度分布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镁合金CMT多道堆焊 | 第51-59页 |
| 5.1 道间距对多道堆焊成形的影响 | 第51-53页 |
| 5.2 堆焊层道间组织形貌 | 第53-54页 |
| 5.3 堆焊层显微硬度分布 | 第54-55页 |
| 5.4 堆焊层耐蚀性 | 第55-5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 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