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非金属复合材料论文

聚丙烯/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概述第11-23页
    1.1 聚丙烯简介第11-12页
        1.1.1 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第11页
        1.1.2 聚丙烯性能的优点与不足第11-12页
    1.2 聚丙烯的化学改性第12-14页
        1.2.1 共聚改性第12-13页
        1.2.2 接枝改性第13页
        1.2.3 交联改性第13-14页
        1.2.4 其他化学改性方法第14页
    1.3 聚丙烯的物理改性第14-17页
        1.3.1 填充改性第14-16页
        1.3.2 共混改性第16-17页
    1.4 聚丙烯/聚酰胺6共混体系第17-22页
        1.4.1 PP/PA6复合材料第18页
        1.4.2 PP/PA6复合材料相容剂研究第18-20页
        1.4.3 PP/PA6复合材料的发展第20-22页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相容剂的合成第23-36页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23-24页
        2.1.1 实验原料第23-24页
        2.1.2 实验仪器第24页
    2.2 实验步骤第24-25页
        2.2.1 接枝物的制备第24页
        2.2.2 样品的纯化第24-25页
    2.3 产物的表征第25-26页
        2.3.1 红外测试第25页
        2.3.2 水接触角测定第25页
        2.3.3 熔体流动速率第25页
        2.3.4 粘均分子量测定第25-26页
        2.3.5 接枝产物凝胶含量测定第2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6-34页
        2.4.1 影响PP-g-(MAH-BMA)极性的因素研究第26-29页
        2.4.2 影响PP-g-(MAH-St)极性的因素研究第29-31页
        2.4.3 影响PP-g-(MAH-St-BMA)极性的因素研究第31-32页
        2.4.4 纯PP与PP接枝物水接触角对比第32-33页
        2.4.5 几种接枝产物的红外表征第33页
        2.4.6 不同聚丙烯接枝物的性能对比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PP/SMA/PA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36-51页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36-37页
        3.1.1 实验原料第36页
        3.1.2 实验仪器第36-37页
    3.2 实验过程第37-38页
        3.2.1 PP/SMA/PA6的制备第37页
        3.2.2 PP/SMA/PA6的性能测试第37-3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8-49页
        3.3.1 PA6的质量分数对PP/PA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第38-41页
        3.3.2 不同相容剂对PP/PA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第41-44页
        3.3.3 SMA对PP/PA6复合材料的影响第44-46页
        3.3.4 复合材料与纯PP的性能对比第46-47页
        3.3.5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47-48页
        3.3.6 热重分析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酸盐水泥熟料改性硫铝酸盐水泥性能
下一篇:水平双向循环加载下加腋梁式框支短肢剪力墙结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