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油气田论文

稠油污水混凝除硅效果及作用机理探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概述第11-23页
    1.1 稠油污水第11-13页
        1.1.1 稠油污水及其危害第11-12页
        1.1.2 污水中硅酸的来源第12页
        1.1.3 稠油污水除硅的意义第12-13页
    1.2 硅酸的概述第13-16页
        1.2.1 水中硅酸的存在形式第13-14页
        1.2.2 硅酸的性质第14-15页
        1.2.3 硅酸的分析测定方法第15-16页
    1.3 稠油污水除硅处理方法第16-18页
        1.3.1 污水混凝除硅技术第16-17页
        1.3.2 离子交换除硅技术第17-18页
        1.3.3 电凝聚除硅技术第18页
        1.3.4 膜处理除硅技术第18页
    1.4 混凝及除硅机理研究进展第18-21页
        1.4.1 混凝机理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2 除硅机理研究进展第19-21页
    1.5 论文的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1 研究目的第21-22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硅酸的形态与转变第23-33页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23-24页
        2.1.1 实验仪器第23页
        2.1.2 实验药品第23-24页
    2.2 硅酸的形态分析第24-26页
        2.2.1 硅酸溶液的制备第24页
        2.2.2 硅酸形态测定方法第24-26页
    2.3 影响硅酸形态的因素第26-32页
        2.3.1 pH对硅酸形态的影响第26-28页
        2.3.2 温度对硅酸形态的影响第28-30页
        2.3.3 阴阳离子对硅酸形态的影响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钙镁类混凝除硅第33-42页
    3.1 实验方法第33-34页
        3.1.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33页
        3.1.2 实验方法第33-34页
    3.2 钙镁类除硅第34-41页
        3.2.1 钙类除硅第34-37页
        3.2.2 镁类除硅第37-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铝类混凝除硅第42-56页
    4.1 实验方法第42-44页
        4.1.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42-43页
        4.1.2 实验方法第43-44页
    4.2 铝盐除硅第44-48页
        4.2.1 不同pH下铝盐除硅第45-46页
        4.2.2 铝盐除硅中硅铝形态变化第46-47页
        4.2.3 氢氧化铝除硅第47-48页
    4.3 聚合氯化铝除硅第48-54页
        4.3.1 PAC除硅效果第49-50页
        4.3.2 PAC除硅中硅铝形态变化第50-52页
        4.3.3 不同碱化度的PAC除硅第52-54页
    4.4 铝类混凝剂的除硅机理第54-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馈风电变流器功率模块IGBT结温波动抑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可持续性理念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