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国内外方草压捆机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外捡拾装置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3 秸秆的切割方式及其原理研究分析 | 第20-21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1 捡拾装置的理论分析 | 第21页 |
1.3.2 自走式捡拾打捆机设计 | 第21-22页 |
1.3.3 三维建模及运动学仿真 | 第22页 |
1.3.4 田间试验 | 第2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捡拾、切割装置工作原理和分析 | 第23-30页 |
2.1 捡拾装置工作原理介绍 | 第23-24页 |
2.2 弹齿捡拾器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2.3 弹齿捡拾器工作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2.3.1 弹齿运动规律分析 | 第25-26页 |
2.3.2 捡拾质量的分析 | 第26-28页 |
2.4 往复式切割器结构介绍 | 第28-29页 |
2.4.1 动刀片 | 第28页 |
2.4.2 定刀片 | 第28-29页 |
2.4.3 切割原理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自走式捡拾、高留茬切割装置设计 | 第30-42页 |
3.1 结构设计 | 第30-33页 |
3.1.1 样机介绍 | 第30-32页 |
3.1.2 整机总体方案 | 第32页 |
3.1.3 整机主要设计参数 | 第32-33页 |
3.2 关键部件设计 | 第33-38页 |
3.2.1 捡拾幅宽的设计 | 第33页 |
3.2.2 弹齿间距及最小离地间隙 | 第33-34页 |
3.2.3 喂入量的匹配 | 第34-35页 |
3.2.4 凸轮导轨的设计 | 第35-36页 |
3.2.5 反转机构的设计 | 第36-37页 |
3.2.6 传动设计 | 第37-38页 |
3.3 捡拾割台装配 | 第38-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自走式捡拾、高留茬切割装置三维建模及运动学仿真 | 第42-54页 |
4.1 自走式捡拾、高留茬切割装置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4.1.1 捡拾装置及割台装置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4.1.2 捡拾装置与割台装置装配 | 第43-44页 |
4.2 捡拾装置的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44-52页 |
4.2.1 设置约束及质量属性 | 第45-46页 |
4.2.2 设置驱动 | 第46-47页 |
4.2.3 定义分析 | 第47页 |
4.2.4 分析结果 | 第47-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自走式捡拾、高留茬切割装置田间试验 | 第54-62页 |
5.1 试验条件 | 第54-55页 |
5.1.1 试验目的 | 第54页 |
5.1.2 试验地点 | 第54页 |
5.1.3 试验时间与场地 | 第54页 |
5.1.4 试验样机准备 | 第54-55页 |
5.2 田间性能试验 | 第55-58页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5.3.1 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 第58-59页 |
5.3.2 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