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9页 |
1.1 剩余污泥特性与处理现状 | 第10-11页 |
1.1.1 剩余污泥特性 | 第10页 |
1.1.2 国内外剩余污泥处理现状 | 第10-11页 |
1.2 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方法 | 第11-18页 |
1.2.1 常规处理方法 | 第11-12页 |
1.2.2 剩余污泥处理新技术 | 第12-18页 |
1.3 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 第18页 |
1.3.1 微生物技术制备生物絮凝剂 | 第18页 |
1.3.2 污泥水解技术制备生物絮凝剂 | 第18页 |
1.4 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8-20页 |
1.4.1 生物絮凝剂的特点 | 第18-19页 |
1.4.2 生物絮凝剂的分类 | 第19页 |
1.4.3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 第19-20页 |
1.4.4 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现状 | 第20页 |
1.5 生物絮凝剂研究及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第20-21页 |
1.5.1 生物絮凝剂研究及应用现存问题 | 第20页 |
1.5.2 针对生物絮凝剂研究及应用现存问题的对策 | 第20-21页 |
1.6 草浆造纸行业废水及污泥污染现状 | 第21-27页 |
1.6.1 草浆造纸废水处理现状 | 第25-26页 |
1.6.2 造纸废水处理剩余污泥处理现状 | 第26-27页 |
1.7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7.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2 草浆造纸废水处理产生剩余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方法研究 | 第29-35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30页 |
2.3 生物絮凝剂制备条件优化 | 第30-31页 |
2.3.1 污泥水解方法 | 第30-31页 |
2.3.2 生物絮凝剂粗液制备方法 | 第31页 |
2.3.3 生物絮凝剂处理草浆造纸废水实验方法 | 第31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31页 |
2.4.1 污泥水解程度分析 | 第31页 |
2.4.2 生物絮凝剂处理草浆造纸废水效果分析 | 第31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2.5.1 水解方式对污泥水解程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2.5.2 水解方式对生物絮凝剂处理草浆造纸废水效果影响 | 第32-33页 |
2.5.3 碱投加量对污泥水解程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2.6 小结 | 第34-35页 |
3 生物絮凝剂深度处理草浆造纸废水效果研究 | 第35-48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6-37页 |
3.3 实验与分析方法 | 第37页 |
3.3.1 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 第37页 |
3.3.2 生物絮凝剂处理草浆造纸废水条件优化 | 第3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7页 |
3.4.1 pH对草浆造纸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2 生物絮凝剂用量对草浆造纸废水处理效果影响 | 第39-40页 |
3.4.3 助凝剂用量对草浆造纸废水处理效果影响 | 第40-42页 |
3.4.4 正交试验 | 第42-43页 |
3.4.5 生物絮凝剂与传统絮凝剂对草浆造纸废水处理效果对比研究 | 第43-44页 |
3.4.6 中试试验 | 第44-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4 生物絮凝剂的表征及絮凝机理初步研究 | 第48-59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4.3 实验与分析方法 | 第49-51页 |
4.3.1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率评价 | 第49-50页 |
4.3.2 储存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 第50页 |
4.3.3 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 第50页 |
4.3.4 光谱分析 | 第50页 |
4.3.5 Zeta电位的测定方法 | 第50页 |
4.3.6 絮凝沉淀结合键检验方法 | 第50页 |
4.3.7 絮体形态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50-51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4.4.1 生物絮凝剂的储存稳定性研究 | 第51-52页 |
4.4.2 生物絮凝剂的热稳定性研究 | 第52-54页 |
4.4.3 生物絮凝剂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54页 |
4.4.4 Zeta电位分析 | 第54-55页 |
4.4.5 絮体沉淀结合键检验 | 第55-56页 |
4.4.6 扫描电镜分析 | 第56-58页 |
4.5 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