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生物传感器、医学传感器论文

基于新型联吡啶钌—多环糊精衍生物的荧光生物传感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9页
    1 环糊精化学第15-21页
        1.1 环糊精的研究背景第15页
        1.2 环糊精的结构、性质与特点第15-17页
        1.3 金属环糊精衍生物的定义与特点第17-18页
        1.4 金属环糊精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2 荧光生物传感器第21-32页
        2.1 荧光生物传感器概述第21-22页
        2.2 核酸适配体荧光生物传感器第22-26页
        2.3 环糊精修饰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第26-32页
    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39页
第二章 基于联吡啶钌——多环糊精衍生物和主客体识别的溶菌酶荧光适配体传感技术的研究第39-54页
    摘要第39页
    1 引言第39-42页
    2 仪器与试剂第42-43页
        2.1 仪器第42页
        2.2 试剂第42-43页
        2.3 核酸适配体对不同联吡啶钌环糊精衍生物的影响第43页
        2.4 Job-Plot方法测定结合物的系数比第43页
        2.5 金刚烷对联毗啶钌——多环糊精衍生物以及核酸适配体混合体系的荧光信号影响第43页
        2.6 定量检测溶菌酶以及选择性测定第4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3-50页
        3.1 核酸适配体对联吡啶钌——多环糊精衍生物的影响第43-46页
        3.2 金刚烷对主客体识别作用的验证第46-48页
        3.3 定量测定溶菌酶浓度第48-50页
        3.4 选择性第50页
    4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第三章 基于联吡啶钌——六环糊精衍生物和核酸适配体主客体识别检测三磷酸腺苷的荧光传感技术第54-67页
    摘要第54页
    1 引言第54-57页
    2 实验部分第57-58页
        2.1 仪器第57页
        2.2 试剂第57-58页
        2.3 6CD-Ru荧光特性以及核酸适配体对其荧光行为的影响第58页
        2.4 核酸适配体浓度的优化第58页
        2.5 定量检测ATP浓度以及选择性测定第58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8-63页
        3.1 6CD-Ru的光学特性以及核酸适配体对6CD-Ru荧光行为的影响第58-60页
        3.2 核酸适配体浓度的优化第60-61页
        3.3 构建传感技术实现ATP的定量检测第61-62页
        3.4 传感技术选择性测定第62-63页
    4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硕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利法中遗传资源来源披露制度研究
下一篇:基于虚拟化的网络流量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