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采暖论文

东北传统民居火炕内烟气的流动换热模拟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页
    1.2 火炕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4-19页
        1.3.1 火炕热工性能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火炕烟气流动换热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3 东北传统民居火炕研究现状第18页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18-19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东北传统民居火炕形式的类型与特征第21-32页
    2.1 汉族一字炕第21-23页
        2.2.1 平面布置第21页
        2.2.2 结构特点第21-22页
        2.2.3 烟道布置形式第22-23页
    2.2 朝鲜族满屋炕第23-26页
        2.2.1 平面布置第23-24页
        2.2.2 结构特点第24页
        2.2.3 烟道布置形式第24-26页
    2.3 满族万字炕第26-28页
        2.3.1 平面布置第26页
        2.3.2 结构特点第26-27页
        2.3.3 烟道布置形式第27-28页
    2.4 东北传统民居三种典型火炕的演变与发展第28-31页
        2.4.1 朝鲜族满屋炕的演变与发展第28页
        2.4.2 满族万字炕的演变与发展第28-29页
        2.4.3 汉族一字炕的演变与发展第29-30页
        2.4.4 三种典型火炕的相互影响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东北传统火炕热工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第32-41页
    3.1 火炕炕面温度第32-35页
        3.1.1 炕面温度舒适范围第32-34页
        3.1.2 炕面温度不均匀性第34-35页
    3.2 火炕蓄热特性第35-37页
    3.3 火炕综合效率第37-38页
    3.4 火炕系统阻力第38-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东北传统火炕烟气流动换热模型第41-50页
    4.1 物理模型描述第41-42页
        4.1.1 满屋炕物理模型第41页
        4.1.2 万字炕物理模型第41-42页
    4.2 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的选择第42-45页
        4.2.1 控制方程第42-43页
        4.2.2 湍流模型与辐射模型的选择第43-44页
        4.2.3 数值计算方法第44-45页
    4.3.物性材料参数设置第45页
    4.4 边界条件设置第45-48页
        4.4.1 满屋炕边界条件第45-47页
        4.4.2 万字炕边界条件设置第47-48页
    4.5 网格划分及收敛判断依据第48页
    4.6 模型验证第48-49页
    4.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东北传统火炕烟气流动换热数值模拟第50-74页
    5.1 满屋炕烟气流动换热数值模拟第50-62页
        5.1.1 烟道结构对满屋炕热工性能的影响第50-53页
        5.1.2 烟气入口速度对满屋炕热工性能的影响第53-57页
        5.1.3 入口烟气温度对满屋炕热工性能的影响第57-60页
        5.1.4 满屋炕合理运行参数的确定第60-62页
    5.2 万字炕烟气流动换热数值模拟第62-73页
        5.2.1 烟道结构对万字炕热工性能的影响第62-66页
        5.2.2 烟气入口速度对万字炕热工性能的影响第66-70页
        5.2.3 烟气入口温度对万字炕热工性能的影响第70-72页
        5.2.4 万字炕合理运行参数的确定第72-73页
    5.3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代偿机制研究
下一篇:我国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