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

刑事退赃中所涉刑民交叉问题探讨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刑事退赃过程中集中凸显刑民交叉问题第8-18页
    一、对刑法第六十四条的不同解读第8-11页
        (一)难以认定所有涉案财产的类型第8-9页
        (二)尚未建立被害人民事救济的途径第9-10页
        (三)在刑事犯罪过程中一味界定涉案合同无效第10页
        (四)没有妥善把握“应当及时返还”第10-11页
    二、关于民法和刑法之间的关系问题第11-18页
        (一)域外有关刑民关系的理论解读第11-12页
        (二)我国学界对刑民关系的理论解读与反思第12-14页
        (三)刑民之间的二次评价与评价真空问题第14-15页
        (四)“先刑后民”原则的部分调整第15-18页
第二章 刑、民实体法对“财产”概念的差异解读第18-25页
    一、刑事法律作出认定的财产范围第18-21页
        (一)域外理论的借鉴:财产合法性与利益计算标准第18-20页
        (三)新近学者的观点:参照民法对财产的分类方法进行界定第20-21页
    二、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及对刑法六十四条的评述第21-25页
        (一)“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与追缴、责令退赔之间的关系第22页
        (二)被害人的合法财产的及时发还第22-23页
        (三)刑事涉案的无形财产第23-25页
第三章 刑事退赃案件的实践处理类型分析第25-41页
    一、刑事案件的认定与民事合同紧密相连类的刑事退赃第25-34页
        (一)犯罪行为人与涉案被害人之间的合同效力第25-30页
        (二)欺诈类犯罪中刑事数额认定对退赃环节的影响第30-32页
        (三)涉合同因效力不同所引导的不同退赃路径第32-34页
    二、非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对刑事退赃过程的影响第34-39页
        (一)被害人自身存在过错对刑事退赃的影响第34-36页
        (二)第三人对涉案财物提出主张对退赃环节的影响第36-38页
        (三)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退赃环节中的作用第38-39页
    三、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财产的退赃问题第39-41页
        (二)无形财产的刑事退赃问题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品位磷矿湿法磷酸法制磷酸一钙的研究
下一篇:H集团基于共享服务的财务流程再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