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34页 |
| 1.1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电磁超材料概述 | 第13-15页 |
| 1.3 电磁超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32页 |
| 1.3.1 异常折射率电磁超材料 | 第16-27页 |
| 1.3.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类电磁超材料 | 第27-31页 |
| 1.3.3 可调电磁超材料 | 第31-32页 |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 第2章 基于手性结构的多频带负折射率 | 第34-52页 |
| 2.1 引言 | 第34页 |
| 2.2 负电磁特性的实现 | 第34-40页 |
| 2.3 手性结构设计 | 第40-42页 |
| 2.4 手性结构的多频带负折射率分析 | 第42-48页 |
| 2.4.1 手性结构的反射和透射系数 | 第42-44页 |
| 2.4.2 手性结构的等效手性参数和等效折射率 | 第44-46页 |
| 2.4.3 手性结构的表面电磁场分析 | 第46-48页 |
| 2.5 手性结构的旋光性和电磁特性分析 | 第48-51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3章 基于笼目结构的双频带零折射率 | 第52-65页 |
| 3.1 引言 | 第52页 |
| 3.2 笼目结构的设计 | 第52-57页 |
| 3.3 笼目结构的双频带零折射率分析 | 第57-61页 |
| 3.3.1 笼目结构的反射和透射系数 | 第57-58页 |
| 3.3.2 笼目结构的等效折射率 | 第58-60页 |
| 3.3.3 笼目结构的表面电磁场分析 | 第60-61页 |
| 3.4 笼目结构的电磁特性分析 | 第61-6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4章 基于椭圆结构的宽带近完美和多带完美吸收 | 第65-89页 |
| 4.1 引言 | 第65页 |
| 4.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理论 | 第65-71页 |
| 4.3 交叉椭圆盘结构 | 第71-81页 |
| 4.3.1 交叉椭圆盘结构的设计 | 第71-72页 |
| 4.3.2 交叉椭圆盘结构优化和吸收分析 | 第72-80页 |
| 4.3.3 交叉椭圆盘结构的表面电磁场分析 | 第80-81页 |
| 4.4 交叉椭圆洞结构 | 第81-88页 |
| 4.4.1 交叉椭圆洞结构的设计 | 第81-82页 |
| 4.4.2 交叉椭圆洞结构的吸收分析 | 第82-86页 |
| 4.4.3 交叉椭圆洞结构的表面电磁场分析 | 第86-8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5章 基于石墨烯置入结构的可调吸收 | 第89-107页 |
| 5.1 引言 | 第89页 |
| 5.2 石墨烯的参数理论 | 第89-92页 |
| 5.3 石墨烯置入结构的设计 | 第92-93页 |
| 5.4 基于石墨烯的吸收分析 | 第93-106页 |
| 5.4.1 随石墨烯化学势的吸收 | 第94-97页 |
| 5.4.2 基于石墨烯化学势的宽带完美吸收机制分析 | 第97-101页 |
| 5.4.3 随石墨烯温度的动态吸收 | 第101-104页 |
| 5.4.4 基于石墨烯温度的宽带完美吸收机制分析 | 第104-106页 |
| 5.5 本章总结 | 第106-107页 |
| 结论 | 第107-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19-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3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