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5页 |
1.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 | 第10-12页 |
1.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12-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2.1 国内外研究方向 | 第15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北斗导航接收机抗干扰综述 | 第18-29页 |
2.1 北斗导航接收机的实现及原理 | 第18-19页 |
2.2 常见干扰类型及其影响 | 第19-21页 |
2.2.1 潜在的干扰 | 第19页 |
2.2.2 有意的人为干扰 | 第19-21页 |
2.3 典型抗干扰技术的分析 | 第21-28页 |
2.3.1 时域抗干扰技术 | 第21-23页 |
2.3.2 频域抗干扰技术 | 第23-24页 |
2.3.3 空域抗干扰技术 | 第24-27页 |
2.3.4 空时联合抗干扰技术 | 第27页 |
2.3.5 几种典型抗干扰技术的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空时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分析 | 第29-47页 |
3.1 空时抗干扰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9-31页 |
3.2 自适应滤波准则 | 第31-34页 |
3.2.1 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 | 第31-32页 |
3.2.2 最大信干燥比(MSINR)准则 | 第32-33页 |
3.2.3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CMV)准则 | 第33页 |
3.2.4 最大似然比(ML)准则 | 第33-34页 |
3.2.5 几种自适应滤波准则的比较 | 第34页 |
3.3 自适应滤波算法 | 第34-42页 |
3.3.1 自适应滤波器构成框图 | 第34-36页 |
3.3.2 LMS算法 | 第36-39页 |
3.3.3 RLS算法 | 第39-41页 |
3.3.4 算法比较 | 第41-42页 |
3.4 归一化LMS算法 | 第42-44页 |
3.5 基于归一化LMS的空时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分析 | 第44-45页 |
3.6 基于归一化LMS的空时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求解 | 第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空时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的实现 | 第47-51页 |
4.1 空时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仿真模型 | 第47页 |
4.2 天线阵型选择 | 第47-48页 |
4.3 信号预处理模块 | 第48-49页 |
4.4 空时自适应抗干扰模块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空时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性能仿真 | 第51-58页 |
5.1 空时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性能仿真 | 第51-52页 |
5.2 空时自适应干扰抑制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2-57页 |
5.2.1 延迟单元数的影响 | 第52-55页 |
5.2.2 抽头间隔的影响 | 第55-56页 |
5.2.3 天线阵元个数的影响 | 第56-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1 程序清单 | 第62-63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