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1-17页 |
1.2.1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简介 | 第11-12页 |
1.2.2 ssDNA探针固定 | 第12-16页 |
1.2.3 未固定探针活性位点封闭 | 第16页 |
1.2.4 DNA杂交电化学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1.2.5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17页 |
1.3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方法 | 第17-24页 |
1.3.1 链替代扩增 | 第18-19页 |
1.3.2 依赖解旋酶DNA等温扩增技术 | 第19页 |
1.3.3 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技术 | 第19-21页 |
1.3.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 第21页 |
1.3.5 快速等温检测放大技术 | 第21-22页 |
1.3.6 滚环扩增技术 | 第22-24页 |
1.4 信号放大方式 | 第24-26页 |
1.4.1 支链DNA信号放大系统 | 第24-25页 |
1.4.2 侵入探针技术的信号放大 | 第25页 |
1.4.3 滚环扩增的信号放大161.5 H7N9型禽流感病毒 | 第25-26页 |
1.5 H7N9型萬流感病毒 | 第26-29页 |
1.5.1 H7N9型禽流感病毒简介 | 第26-27页 |
1.5.2 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技术 | 第27-28页 |
1.5.3 建立电化学检测H7N9的重要意义 | 第28-29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新型图案化聚苯乙烯镀金薄膜电极生物传感器的制作与表征 | 第30-44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9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1页 |
2.2.2 聚苯乙烯基板金电极制作 | 第31-33页 |
2.2.3 PS板镀金实验优化 | 第33-36页 |
2.2.4 PS板与玻璃基板金电极的DNA杂交 | 第36-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2页 |
2.3.1 PS板与玻璃基板金电极AFM对比 | 第39-40页 |
2.3.2 PS板与玻璃基板金电极电化学信号对比 | 第40页 |
2.3.3 PS板与玻璃基板金电极的DNA杂交信号对比 | 第40-42页 |
2.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新型图案化薄膜金电极DNA生物传感器在MicroRNA的检测中的应用 | 第44-50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5页 |
3.2.2 DNA传感器芯片检测MicroRNA | 第45页 |
3.2.3 固定ssDNA探针 | 第45-47页 |
3.2.4 MicroRNA的杂交检测及RCA信号放大 | 第47页 |
3.3 结果及讨论 | 第47-49页 |
3.3.1 对RCA时间的研究 | 第47-48页 |
3.3.2 图案化PS板金薄膜电极DNA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 第48-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新型金电极DNA生物传感器对H7N9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基因的电化学检测 | 第50-59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4页 |
4.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1页 |
4.2.2 H7N9特异性基因的确立 | 第51-52页 |
4.2.3 电化学检测H7N9的设计原理 | 第52-53页 |
4.2.4 电化学检测H7N9步骤 | 第53-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4.3.1 H7靶基因的电化学检测 | 第54-56页 |
4.3.2 N9靶基因的电化学检测 | 第56-57页 |
4.3.3 杂交缓冲液 | 第57-58页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