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桃源仙境图》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桃源仙境图》的创作背景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仇英生平及艺术创作 | 第14-16页 |
第一节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吴门画派审美风尚的嬗变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关于“桃源图”的画题 | 第23-35页 |
第一节 “桃花源”与《桃花源记》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桃源图”绘画 | 第24-30页 |
第三节 “桃源图”绘画在吴门画派盛行的原因 | 第30-35页 |
第三章 《桃源仙境图》的语言与结构分析 | 第35-43页 |
第一节 《桃源仙境图》的图像考察 | 第35-38页 |
第二节 《桃源仙境图》的结构分析 | 第38-41页 |
第三节 《桃源仙境图》的笔墨与设色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桃源仙境图》的意境表现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安和之境—“山有人兮山不空” | 第43-47页 |
第二节 空灵之境—“‘象’外之韵和‘意’外之妙” | 第47-48页 |
第三节 融合之境—“相看两不厌,只有桃花源” | 第48-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