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2.1 手机银行概述 | 第16-20页 |
2.1.1 手机银行定义 | 第16页 |
2.1.2 手机银行的业务种类 | 第16-17页 |
2.1.3 手机银行业务的竞争优势 | 第17-19页 |
2.1.4 手机银行发展制约因素 | 第19页 |
2.1.5 中国手机银行的发展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STP理论 | 第20-21页 |
2.2.2 4P理论 | 第21-22页 |
2.2.3 PEST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2.4 SWOT分析法 | 第23页 |
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23-28页 |
2.3.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24-25页 |
2.3.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25-28页 |
3 交通银行HNS分行手机银行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37页 |
3.1 交通银行HNS分行及手机银行业务 | 第28-31页 |
3.1.1 交通银行HNS分行概况 | 第28页 |
3.1.2 交通银行手机银行业务 | 第28-31页 |
3.2 交通银行HNS分行手机银行业务营销现状 | 第31-32页 |
3.3 交通银行HNS分行手机银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2-35页 |
3.3.1 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3.2 同业竞争引发的问题 | 第34页 |
3.3.3 在顾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3.4 顾客信心上存在问题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交通银行HNS分行手机银行营销环境分析 | 第37-43页 |
4.1 PEST分析 | 第37-39页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第37页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37-38页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第38页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38-39页 |
4.2 SWOT分析 | 第39-43页 |
4.2.1 优势分析 | 第39-40页 |
4.2.2 劣势分析 | 第40页 |
4.2.3 机会分析 | 第40-41页 |
4.2.4 威胁分析 | 第41-43页 |
5 交通银行HNS分行手机银行营销策略制定 | 第43-56页 |
5.1 交通银行HNS分行手机银行STP分析 | 第43-47页 |
5.1.1 手机银行客户市场细分 | 第43-45页 |
5.1.2 手机银行的目标市场 | 第45-46页 |
5.1.3 手机银行的市场定位 | 第46-47页 |
5.2 产品策略 | 第47-49页 |
5.2.1 针对企业产品策略 | 第47-48页 |
5.2.2 针对个人产品策略 | 第48-49页 |
5.3 价格策略 | 第49-50页 |
5.3.1 差异化定价策略 | 第50页 |
5.3.2 免费定价策略 | 第50页 |
5.4 渠道策略 | 第50-52页 |
5.4.1 分行营业网点渠道 | 第50-51页 |
5.4.2 校园卡圈存渠道 | 第51-52页 |
5.4.3 自主银行服务区渠道 | 第52页 |
5.4.4 机场贵宾厅渠道 | 第52页 |
5.5 促销策略 | 第52-55页 |
5.5.1“亿元黄金等你抢”抽奖活动 | 第52-54页 |
5.5.2 手机银行T+D黄金交易实盘大赛活动 | 第54页 |
5.5.3 手机银行一折起买卖基金优惠活动 | 第54-55页 |
5.5.4 新客户免费赠刷盗险活动 | 第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交通银行HNS分行手机银行营销策略评价 | 第56-60页 |
6.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营销策略排序 | 第56-58页 |
6.2 层次分析法的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7 交通银行HNS分行手机银行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60-64页 |
7.1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 第60-61页 |
7.1.1 优化环境建设 | 第60页 |
7.1.2 完善激励措施 | 第60-61页 |
7.2 加强手机银行营销人员培训工作 | 第61-62页 |
7.2.1 售前培训 | 第61页 |
7.2.2 售后培训 | 第61-62页 |
7.3 搭建营销策略的反馈机制 | 第62-6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8.2 不足与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