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表面强化处理技术进展 | 第10-13页 |
1.2.1 热渗镀 | 第10页 |
1.2.2 氮化及多元渗复合处理 | 第10-11页 |
1.2.3 激光表面处理技术 | 第11-12页 |
1.2.4 液相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 第12页 |
1.2.5 表面纳米化处理 | 第12-13页 |
1.3 电火花表面强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页 |
1.5 本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放电强化过程中材料的蚀除机理 | 第17-25页 |
2.1 电介质概述 | 第17-18页 |
2.2 液体介质的电导与击穿机理 | 第18-21页 |
2.2.1 液体介质的导电机理 | 第18-21页 |
2.2.2 液体介质的击穿机理 | 第21页 |
2.3 液体介质的电场畸变 | 第21-23页 |
2.4 放电通道形成 | 第23页 |
2.5 电蚀产物抛出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25-31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3.1.1 基体材料 | 第25页 |
3.1.2 电极材料 | 第25-26页 |
3.2 试验设备 | 第26-27页 |
3.3 强化层制备 | 第27-28页 |
3.4 强化层组织结构和性能分析 | 第28-30页 |
3.4.1 强化层显微组织形貌 | 第28-29页 |
3.4.2 显微硬度 | 第29页 |
3.4.3 表层耐磨性能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电火花表面强化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31-44页 |
4.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31页 |
4.2 电火花放电热源模型 | 第31-33页 |
4.2.1 热源模型 | 第31页 |
4.2.2 电火花放电能量与分配 | 第31-32页 |
4.2.3 电火花放电通道半径 | 第32-33页 |
4.3 电火花放电强化TC4钛合金温度场模型建立 | 第33-34页 |
4.3.1 热传导分析 | 第33页 |
4.3.2 建立几何模型和设置分析步 | 第33页 |
4.3.3 边界条件和网格划分 | 第33-34页 |
4.4 电火花放电强化TC4钛合金温度场分析 | 第34-39页 |
4.4.1 某时刻电火花放电强化TC4钛合金温度场 | 第34-35页 |
4.4.2 不同峰值电流电火花放电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35-37页 |
4.4.3 不同脉冲宽度电火花放电温度场分析 | 第37-39页 |
4.5 电火花放电强化层应力分析 | 第39-43页 |
4.5.1 热应力求解分析 | 第39-40页 |
4.5.2 不同峰值电流放电结束后应力分析 | 第40-41页 |
4.5.3 不同脉宽放电冷却结束后应力 | 第41-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不同工作介质电火花表面强化TC4钛合金试验研究 | 第44-65页 |
5.1 不同工作介质放电强化TC4工艺试验 | 第44-55页 |
5.1.1 煤油中放电工艺对强化层影响规律 | 第44-48页 |
5.1.2 空气中不同工艺对强化层效果的影响 | 第48-53页 |
5.1.3 混粉准干式电火花放电工艺优化 | 第53-55页 |
5.2 不同工作介质比强化时间分析 | 第55-56页 |
5.3 最优参数下强化层耐磨性能研究 | 第56-58页 |
5.4 电流复合强化层性能研究 | 第58-61页 |
5.4.1 复合电流对表面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8-60页 |
5.4.2 显微硬度测定 | 第60页 |
5.4.3 强化层耐磨性能试验分析 | 第60-61页 |
5.5 电极材料对强化层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61-64页 |
5.5.1 不同电极下强化层组织形貌特征 | 第61-62页 |
5.5.2 强化层硬度分析 | 第62-63页 |
5.5.3 电极对强化层耐磨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5页 |
6.2 后续工作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72页 |